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贾丰丰
暮色未至,秦岭深处的灯光已次第亮起。陕西省宁陕县新场镇同心村文化广场上,随着音乐响起,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演出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舞台上,农民歌手石金玲以一曲《风吹麦浪》拉开序幕。只见青年小伙肩扛犁耙迈着台步,姑娘们头顶竹篮轻盈起舞,质朴的表演勾勒出农耕生活的诗意画卷。台下荧光棒汇成星海,掌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
“从前种地打工,如今站在家门口的舞台,就算业余表演也让人热血沸腾!”石金玲凭借“村光大道”成为十里八乡的明星,更以县文化特派员身份将文艺节目送到田间地头。她见证着这场文化盛宴如何从无到有、由点及面。
没有明星大腕,不设专业舞台,这场由村民自编自导的“村光大道”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已在宁陕11个乡镇轮番上演。宁陕县生态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青山介绍:“节目取材于农事劳作,奖品是700斤耕牛、跑山羊等山货,处处透着‘村味’。”通过将山水风光、老物件、非遗文化搬上舞台,既彰显地域特色,又激发群众共鸣。
随着“村味”与生态资源的深度融合,“村光大道”的吸引力持续攀升。宁陕县推出“门票+住宿+交通+景区”组合套餐:每周向酒店景区发放免费门票,开通西安至宁陕的主题大巴,开发精品民宿体验游、康养自驾游等新业态。游客白天游山水、晚上看演出逛市集,沉浸式体验让“过路客”变“过夜客”。
数据印证着这场文化实验的成效:常住人口仅7万的宁陕县,今年已接待游客180.11万人次,同比增长73.13%;旅游收入达9.84亿元,增长60.8%。国庆中秋假期吸引游客15.45万人次,旅游收入6500万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各镇组建起“懂农村、爱家乡”的文艺队伍。宁陕面塑、老城竹马、根雕技艺、清真糕点等非遗项目纷纷登台,城关镇丰收节在梯田上演农耕秀,健康骑行赛道旁社火表演与山珍人偶助威。石金玲感慨:“台上是搭档,台下是街坊,互相补台的劲头也用到了生活里。”
这场文化盛宴不仅丰富了精神生活,更涵养了文明乡风。李青山表示:“过去文化下乡群众只能当观众,现在把种子种在乡野间,人人都是主角。”宁陕县委书记周锦政透露,未来将深化文化资源开发,通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改革,推动“村光大道”从“一时火”走向“长期热”。
如今,穿梭山间的大巴、点亮夜色的民宿、蒸腾烟火气的夜市,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乐章。秦岭深处的“村光”,正照亮一条文化赋能、生态惠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