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随着2025年迎峰度冬时段的到来,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能源供需总体形势如何?天然气、煤炭等重要保供资源是否已准备到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在中国石油的智能运营中心,天然气冬季保供工作已全面启动。来自上游各大油气田和储气库的天然气资源,正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被精准调往全国各地。据预测,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总体有保障,为居民取暖和工业生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为我国最大的储气库,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近日将超过500万立方米天然气汇入管网,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用气压力。同时,塔里木油田柯克亚储气库注气量突破2亿立方米,为南疆地区的冬季用气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石油集团生产经营管理部总调度室处长乔跃介绍,为确保天然气供应平稳,他们组织长庆、塔里木、西南、青海等油气田开足马力增产,并协调进口天然气资源。截至11月11日,最高日供气量已达到7.38亿立方米。目前,已有7座储气库投入采气运行,重点保障北方地区集中供暖需求。
在煤炭供应方面,国家能源局指导督促有关产煤省区和煤炭企业加快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建设,以提升煤炭应急保障能力。这一举措有效应对了冬季煤炭需求高峰,确保了煤炭市场的稳定供应。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纪庆磊介绍,自10月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持续保持在1230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截至11月11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量达到2.27亿吨,可用35天,总体供应有保障。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煤炭供应的充足性和稳定性。
在电力供需方面,中电联分析指出,当前电煤供需基本平衡,为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平衡状态得益于煤炭供应的稳定和电力需求的合理调控。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介绍,综合考虑需求增长、电源投产、来水情况、电煤和天然气供应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可能偏紧,特别是华北、华东区域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需密切关注电力供需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