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浙江乌石村:从避暑胜地到康养家园的转型之路

时间:2025-11-21 09:33: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田博群

中新社浙江金华11月16日电 题:浙江乌石村:从避暑胜地到康养家园的转型之路

作者 林波 孙琳茹

在浙江中部群山环抱的高海拔地带,金华市磐安县乌石村——这座曾以“农家乐第一村”闻名长三角的村落,正通过“二次创业”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从依托清凉气候的避暑经济,到深挖“千年药乡”文化底蕴的康养产业,乌石村的转型之路,折射出中国乡村旅游从单一业态向多元化体验升级的生动实践。

浙江磐安乌石村航拍图

从“农家乐元老”到市场开拓者:张金杰的二十年见证

乌石村的转型故事,始于村民张金杰的两次大胆尝试。2005年9月,他创办的“乌石人家”农家乐成为全村首家接待游客的民宿。“最初每天只有几桌客人,我们不断改进食宿条件,慢慢才积累起口碑。”张金杰回忆道。随着长三角游客口口相传,乌石村凭借黑色玄武岩(乌石)垒砌的特色民居和夏季平均26℃的清凉气候,逐渐成为避暑热门目的地。

2015年,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源,张金杰再次突破舒适区,创办村里首家旅行社。他带领团队跑遍上海社区,在外滩、公园发放宣传单,甚至创下“一天接待30辆旅游大巴”的纪录。然而,随着周边特色民宿和度假村的崛起,游客对品质要求的提升,乌石村逐渐感受到“路径依赖”带来的危机——传统农家乐模式渐显陈旧,吸引力下降。

游客在乌石村体验康养项目

药膳为引:千年药乡文化激活康养经济

面对挑战,乌石村将目光投向磐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作为“千年药乡”,磐安自晋唐时期便有中药材种植记载,唐至元年间大盘山所产13种药材列为贡品,清朝时“磐五味”(白术、元胡、玄参、浙贝母、白芍)已享誉全国。这一文化IP,成为乌石村转型的关键抓手。

在乌石村豆腐工坊,负责人傅跃玲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乌石豆腐:“我们选用磐安特有的田塍豆,这种豆子长在高山竹林,豆质新鲜,本身就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工坊将本地药材融入传统小吃,开发出石斛鸡蛋、养生豆浆等药膳产品。这些兼具美味与健康属性的美食,迅速成为游客争相体验的“网红”项目。

“一碗豆腐、一杯豆浆,不再只是果腹之物,而是康养体验的载体。”傅跃玲的话,道出了乌石村转型的核心逻辑——从“吃一顿农家饭”向“过一段康养生活”升级。为此,村里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推动民宿品质提升,并策划中医理疗、药材香薰制作等深度体验项目,让游客从“住得下”变为“留得住”“玩得好”。

多元化客群涌入:银发族与年轻人共赴“疗愈之旅”

乌石村的转型,正吸引着不同年龄层的游客。来自上海的“银发游客”周文英,对药膳制作、草药辨识等项目津津乐道:“在这里不仅能避暑,还能学习养生知识,感觉身心都得到了滋养。”而村里的年轻面孔也在增多——在杭州工作的“90后”陈哲,被“低密度快乐”的概念吸引:“老房子的沉稳力量感与康养活动的放松感结合,让我实现了精神上的‘充电’。”

这种转变,与康养旅居成为文旅赛道热点的背景密不可分。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乡村振兴部部长陈荣高指出,康养产业不能仅停留在“吃药膳、看药市”的浅层,必须与深度体验结合。他建议乌石村进一步“二次开发”产品,打造“康养+运动”业态,例如结合磐安山地资源开发徒步、骑行等项目,形成独特IP。

从避暑胜地到康养家园,乌石村的转型之路,不仅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更印证了一个真理:唯有紧跟时代需求,深挖文化内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