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忻州11月16日电 题:偏关长城守护者吕庆文:15年坚守传承长城保护精神
作者 刘小红
在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村,黄河与长城在此交汇,形成“黄河抱长城”的壮丽景观。今年56岁的村民吕庆文,受家族三代守护长城的精神感召,15年来扎根长城保护一线,从农家乐经营者转型为专业长城保护员,用行动诠释着对中华文明瑰宝的守护与传承,被当地人誉为“长城守护者”。

黄河与长城交汇处景观。刘小红摄
三代接力:从拼死护楼到系统守护
吕庆文与长城的缘分始于家族传承。其祖父曾冒死保护老牛湾标志性建筑望河楼——这座雄踞悬崖、俯瞰黄河的敌楼,在祖父的守护下完整保留至今。叔叔吕成贵作为中国长城协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起系统考察偏关长城,记录200余处遗址,推动成立村民保护队,提出“长城是偏关致富资本”的理念,为当地长城保护奠定基础。
在家族精神熏陶下,吕庆文2008年返乡创业,将祖宅改造成农家乐。随着老牛湾景区发展,他的生意从2张桌子、3间窑洞扩展为30余间客房的精品客栈。尽管生活因长城改善,他始终铭记守护初心。2020年,他通过考核成为偏关县首批长城保护员,正式开启专业守护生涯。

老牛湾村依托长城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刘小红摄
科技赋能:15公里巡查路上的坚守
“我负责守护望河楼、古堡等6处遗址,每月巡查4次。”吕庆文介绍,每次巡查需沿15公里路线行进,部分陡峭路段只能徒步。他通过“长城巡查”APP实时记录墙体裂缝、砖石脱落等情况,上传至山西省长城保护平台,确保修缮工作及时开展。尽管自幼腿疾导致行走不便,他仍坚持完成巡查任务:“守护长城是我的责任,习惯了就不觉得苦。”
在他的带动下,老牛湾村形成“专业保护员+村民志愿者”的守护网络。村民们自发清理长城周边垃圾,劝阻刻划城墙等不文明行为。偏关县文旅局数据显示,近五年当地长城本体损毁率下降72%,游客文明参观率提升至95%。
文旅融合:长城守护带动乡村振兴
依托“黄河+长城”双IP,老牛湾村打造出“明代军事文化体验区”“走西口水路码头”等特色项目。村里建成长城主题民宿集群,开发黄河鱼宴、剪纸等非遗体验,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吕庆文的客栈年收入达50万元,带动12户村民就业。2024年,老牛湾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旅综合收入突破3000万元。
“长城保护与文旅发展相辅相成。”吕庆文说,“游客多了,大家更意识到长城的价值,守护意识自然增强。”如今,他的儿子也加入长城研究团队,第四代守护人正在成长。从拼死护楼到科学保护,从家族坚守到全民参与,吕庆文一家三代的故事,正是中国长城保护从民间自发到制度化守护的缩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