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酒店线上预订乱象揭秘:高级会员价格反超普通会员,退改难成常态

时间:2025-11-07 09:05:51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周驰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见习记者 于天航

“9月28日订的民宿,提前3天想取消却被平台和房东一口回绝,连协商余地都没有。”北京的李先生向《法治日报》记者展示手机订单截图时满脸无奈。今年国庆前夕,他因公司临时通知加班,在某平台预订的福建某民宿两晚860元房费最终打了水漂,平台以“订单标注不可取消”为由拒绝退款,民宿老板更直接甩锅:“平台规定就这样,自己找平台去。”

“不可取消”成霸王条款,退改难成行业潜规则

从9月28日至10月1日,李先生连续拨打十余次客服电话、发送3次邮件,甚至附上加班通知截图并提出“转让订单”,均被平台以“不可取消”为由拒绝。类似遭遇并非个例:天津王先生因意外受伤需取消预订的酒店,平台坚持扣除212元手续费,而同行母亲以同样理由申请却全额退款;更讽刺的是,李先生的民宿订单中,“不可取消”条款竟藏在页面最下方的“服务协议”里,且未作显著标识,不刻意点击根本无法发现。

记者调查发现,退改难已成为酒店预订市场的普遍问题。平台方或酒店方常以“不可取消”为由拒绝退款,且多数订单未在预订页面显著提示退改限制。北京互联网法院曾审理一起案例:消费者杨先生提前20多天预订酒店后,平台以“满房”为由取消订单,却未兑现赔偿承诺。法院最终判决平台需承担服务提供者责任,按约定赔偿760余元。

平台规则“双标”,解释权全在商家

天津赵女士提前十几天预订国庆期间贵州某酒店,却被酒店以“不接待”为由取消订单。平台承诺“赔付重新订房差价(最高3倍原订单价)”,但当她重新预订花费4500余元后,平台却以“房间数量不一致”为由拒绝赔付。“平台之前只说价格,没提房间数量必须一致。”赵女士多次投诉后,平台甚至提出仅以优惠券形式抵扣赔偿,“我花的是真金白银,优惠券下次用还不知何时。”

这种“规则由平台说了算”的现象并非孤例。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布的案例中,平台因未区分自营与第三方业务、未公示代理商信息,被判承担服务提供者责任。消费者赵女士的遭遇,正是平台利用规则漏洞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缩影。

高级会员反被“杀熟”:等级越高价格越贵

“平台说等级越高权益越大,结果高级会员价格比普通会员还贵?”在北京工作的秦先生10月初预订江苏南京某酒店时发现,自己作为高级会员查询的价格为267元/晚,而中级会员朋友查询同时间段同房型仅需218元/晚,普通会员甚至更低至203元/晚。平台客服先是称“商家临时调价”,后又甩锅“手机定位问题”,始终回避“杀熟”质疑。

类似案例早有媒体曝光:某平台上,白金会员预订酒店大床房加早餐和礼包的价格为1003元,而普通会员仅需981元。平台客服解释称“价格差异因红包和优惠活动不同”,但消费者质疑:“充值会员本为享受优惠,结果成了‘冤大头’,这会员还有何意义?”

宣传与实际不符,低价引流成套路

“首页显示90元/晚,点进去就变成200多元,客服还说是‘系统问题’。”天津张女士半个月前预订湖北武汉酒店时遭遇“低价陷阱”:平台首页推荐某酒店“90元/晚起”,配图为明亮整洁的大床房,但点击进入订单页面后,价格变为208元/晚,房型也变成“无窗小单间”。客服先后以“系统缓存”“市场波动”等理由搪塞,始终未给出合理解释。

消费者呼吁:加强监管,让订房少点套路

酒店线上预订本应通过技术简化流程、提升效率,但“不可取消”霸王条款、模糊的责任划分、隐蔽的“杀熟”套路,正在消耗消费者信任。多名消费者在采访中呼吁:“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让网上订房少点套路、多点安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