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11月16日电 题:西安青年复兴汉服文化:从日常穿搭到国际舞台的传承之路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身着汉服登台,一句‘在下李白’,台下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西安工程大学汉服研究院艺术总监吴俊强回忆起首次以汉服形象亮相的场景仍难掩激动。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不仅让他找到了演员生涯的新方向,更开启了他作为“汉服文化使者”的征程。“这不仅是舞台梦想的延续,更是用另一种方式触摸文化根脉。”
在汉服研究院的展厅里,吴俊强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各朝代服饰的精髓:“汉代曲裾深衣的庄重典雅深受海外友人青睐;唐代齐胸襦裙的包容性适配多元身材;若想体验秦风古韵,咸阳、临潼等地的秦代服饰复原品更具沉浸感。”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华服,正通过现代技术焕发新生。

成立于2023年的西安工程大学汉服研究院,依托学校纺织服装领域的学科优势,聚焦汉唐服饰形制研究与礼仪复原。这里不仅完成了多项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更吸引了一批“00后”青年投身其中。五六十名在校生组成汉服艺术团与设计团队,从演出策划到服饰制作,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文化实践。许多毕业生选择回归,将青春热忱转化为终身事业。
“00后”服装设计师王依婷正是其中代表。“因热爱汉服选择服装设计专业,如今能在研究院深耕传统技艺,这是最理想的职业状态。”她带领团队在复原工作中建立严谨流程:从博物馆实地调研、文献考证,到理解服饰制度与社会风貌,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现代科技成为重要助力——AI生成设计草图、数码印花模拟传统扎染、3D建模预览成衣效果,让复原效率提升数倍。“但技术只是工具,”王依婷强调,“真正的灵魂在于对文化内涵的深度解读。”

校园里,齐胸襦裙搭配倭堕髻的大学生张露丹,举手投足间尽显唐风雅韵。“穿上汉服那刻,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汉服艺术团成员,她不仅在网络平台分享穿搭技巧,更注重标注纹样形制的历史渊源。“很多人对传统服饰存在误解,我们需要用年轻人听得懂的方式传播文化。”
汉服文化的传播已突破地域界限。吴俊强团队曾赴澳大利亚、日本、哈萨克斯坦等地展演,设计比赛收到来自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的作品。“海外‘同袍’对汉服的认知,正从猎奇转向深度理解。”而王依婷则致力于让汉服融入现代生活:“我们尝试将宋代褙子改短、为长裙加入现代剪裁,既要保留神韵,又要适应通勤、约会等场景。”这种“瘦身”改造,标志着汉服从复原展示向日常穿着的时代转变。

设计总监李梦可指出,学生通过筹备演出与制作汉服,在实践中建立起文化自信。“我们连续十年举办‘汉服出行日’,未来希望汉服能像牛仔裤一样成为日常选择。”当千年衣冠走出博物馆、走向街头,这场由西安青年发起的文化复兴运动,正在书写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