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情绪消费崛起:万亿市场下的心灵经济新风口

时间:2025-11-21 11:02:52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于晓

年轻人愿为解压、疗愈买单,催生万亿元级市场

情绪消费崛起:企业竞逐“心灵生意”新蓝海

从“悦己”到“疗愈”,从“兴趣社交”到“身份认同”,情绪价值产业已全面渗透至疗愈服务、文创产品、体验消费等多个领域。企业纷纷布局“心灵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商业潜力。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成为消费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无用”潮玩如何成为“最有用”的情绪出口?

“每天加班后,捏捏乐的‘咯吱’声是我最放松的时刻。”重庆两江新区数字产业园的00后软件工程师刘畅展示手机里20多个解压玩具购买链接。从LABUBU盲盒到Jellycat互动玩偶,再到捏捏玩具,曾属小众的潮玩产业如今已成热门赛道。重庆大坪龙湖时代天街卡游门店内,宝可梦、游戏王等卡牌陈列满墙,周末日均客流量超千人,月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我们卖的不仅是卡牌,更是社群交流平台。”门店经理透露,店铺定期举办宝可梦王者争夺赛等赛事,参赛人数常爆满。满足情绪价值的热门单品如毛绒玩具、香薰、数字头像等深受年轻人喜爱,抽盲盒的悬念感、手作体验的成就感让他们愿意为情感共鸣付费。注重自我表达的年轻一代,正从物质占有转向认同感与情感连接。

8D魔幻城构筑“情绪能量场”

20米高的“世界树”贯穿商场四层,机械蜗牛在齿轮声中伸缩触角,6米高的巨型LABUBU坐镇“森林秘密基地”——这些电影级场景出自今年国庆开业的重庆光环花园城。该商业体打造的“世界树”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大量顾客驻足拍照。《2025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显示,超九成青年认可情绪价值,近六成愿为此买单。重庆市商务委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体验式、情感消费类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5%,远超传统零售业态。

在重庆戴家巷悬崖步道,传统吊脚楼被改造为创意集市,汇聚手作工作室、独立设计师品牌和特色餐饮。渝中区商务委统计显示,改造后周末日均人流量达2万人次,较改造前增长三倍。“年轻人来这里不仅为购物,更想感受独特空间体验。”90后手作店主王雨桐说。重庆十八梯一家新式茶馆将茶文化与年轻创意结合,推出的“山城雾语”特调茶日均销售400杯,月利润近3万元。

企业抢抓“情绪经济”新风口

“情绪消费是社会心理需求与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重庆工商大学研究员莫远明指出,情绪经济需与科技、文旅等深度融合,通过技术赋能、形态创新打造新引擎。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情绪消费将推动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差异化、个性化竞争,提升国产品牌国际竞争力。重庆光环购物公园通过将商业空间与自然生态融合,带动整体销售额提升25%以上。

政策层面,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支持新业态发展。工信部专家盘和林建议,企业可通过“IP+智能化”拓展情绪经济细分领域,打造潮流文化爆品。但莫远明也提醒,情绪消费存在非理性行为风险、市场乱象及伦理问题,需政府部门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并提供精准服务。

(本报记者 李国 本报实习生 夏桂琰《工人日报》2025年11月18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