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交通方便了,前来收果的客商络绎不绝,我们家种了20多亩杨桃树,每年不仅能有10多万元收入,还可以照顾好老人和小孩,生活非常幸福。”10月30日,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智信村村民邓剑菲在接受采访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图为邓剑菲在护理杨桃树。林浩 摄
智信村地处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库区,是广西杨桃的传统主产地,当地栽培杨桃的历史可追溯至近千年前。然而,因水利项目建设需要,该村低洼土地被老口水库淹没,村民生产生活面临挑战。邓剑菲回忆道:“过去村里道路狭小,交通不便,堵车、剐蹭是常事。虽然我们种的杨桃品质上乘,但因运输困难,价格上不去,甚至有果实烂在地里。”
为改善这一状况,南宁市江南区水库移民安置服务中心在“十四五”期间投入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后扶资金619万元,重点加强智信村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提升村容村貌……一系列举措不仅优化了村民的出行环境,更为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如今,智信村的杨桃种植面积已扩展至1300多亩,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村民们不仅通过种植杨桃实现了增收,还依托与扬美古镇毗邻的地理优势,融入大扬美旅游圈。通过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村里将受污染的水塘改造为微型环塘公园,并修建人行步道,既方便了村民休闲,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图为智信村内的环塘公园。林浩 摄
“我结婚时村里还是泥巴路,走路都不敢把婚纱放下来。现在沥青路、绿道都有了,小朋友们可以尽情奔跑,游客也慕名而来体验杨桃采摘。”从小在村里长大的智信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莫桂英感慨道。她介绍,村里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维护环境卫生,推动整治工作常态化。
2025年5月,智信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莫桂英表示,下一步,村里将继续强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宣传,谋划实施更多扶持项目,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和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图为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库区。林浩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介绍,“十四五”期间,广西累计投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19.14亿元,实施移民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持续推进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如今,移民村屯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产业多元化发展成效显著,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