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湖南省博物馆隆重举行了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第二、三卷《五行令》与《攻守占》的划拨入藏仪式。这批共计132件(组)的珍贵文物,正式回归其出土地湖南,成为我国文物保护与国际合作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千年帛书:楚文化的珍贵见证
子弹库战国帛书于1942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中被发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典籍类帛书。该帛书分为三卷,系统记载了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宇宙观以及军事占卜等内容,对研究天文学、军事学、文字学、文献学及思想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此次回归的《五行令》与《攻守占》两卷,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更通过国际合作机制成功追索,成为我国流失文物回归的典范案例。
专家指出,帛书的回归不仅为中华文明谱系补全了关键实物,更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守护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这一成果也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入藏阶段性成果显著
自9月10日入藏以来,湖南省博物馆在科技保护、信息采集与学术合作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突破:
后续工作:全方位守护与活化利用
湖南省博物馆已系统规划后续工作方案:
国宝“合体”:楚文化研究体系再升级
10月13日入藏仪式后,湖南省博物馆组织专家对文物进行了小范围观摩研讨。此前,该馆已收藏有国内唯一一片子弹库帛书残片(长4.6厘米,宽2.7厘米,存17个墨色文字,其中14字清晰可辨)。经比对,该残片被认定属于此次回归的《五行令》第二卷。
结合现藏的楚墓文物,如“人物御龙帛画”及丝织品、玉器等,湖南省博物馆将构建更系统的楚文化研究、阐释与展示体系,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展望未来:文明传承的时代新篇
湖南省博物馆表示,将以帛书入藏为新起点,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千年古卷在故土绽放时代光华。通过科技赋能与学术创新,让文物“活”起来,与世界共同书写文明传承的未来。
(总台记者 闫乃之 姜文婧 乐林峰 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