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0月13日电(记者 贺劭清)10月13日,记者在成渝中线成都站(简称“成都站”)扩能改造工程项目现场看到,钢结构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项目正式进入第三阶段施工。作为未来中国“最快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的始发站,这座始建于1952年的老站将通过改造升级,实现高铁、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的“立体交叉零换乘”,打造西南地区首个综合交通枢纽。
图为10月13日拍摄的成都站扩能改造工程现场(记者王磊 摄)
据介绍,成渝中线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虽然设计时速为350公里,但线路在部分区段预留了400公里时速的提速条件,这使其成为中国首条具备400公里时速潜力的高速铁路。项目建成后,成都至重庆的铁路通行时间将大幅缩短,进一步强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互联互通。
“成都站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始发站,1952年正式投入使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客站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聂兆希介绍,目前扩能改造工程已完成整体进度的60%以上。站在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观景平台上,可见数十台大型机械设备同时作业,城北风光与建设热潮交相辉映。
改造后的成都站将突破传统车站模式,打造集市政公园、商业设施于一体的高架广场。通过立体化设计,旅客可在站内实现高铁、地铁1号线/7号线、公交及出租车的无缝换乘,真正实现“零距离”交通转换。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出行效率,更将车站融入城市生活圈,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公共空间。
在技术层面,项目团队采用激光测量与4D施工模拟技术,精准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进度。同时引入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对建筑结构进行实时自动化监测,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通过技术创新,我们成功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聂兆希表示,改造后的成都站将成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标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