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宁10月15日电(记者 沙见龙)"中国在矿山救援领域的装备建设和技术创新,尤其是自动化设备和生命探测技术的应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值得全球矿山救援体系借鉴学习。"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期间,国际矿山救援组织秘书长埃里克斯·格雷斯卡在接受专访时作出上述评价。
图为国际矿山救援组织秘书长埃里克斯·格雷斯卡在开幕式上致辞。沙见龙 摄
本届由应急管理部等五部委联合主办、山东能源集团承办的国家级赛事,共设置矿山救援、隧道救援、钻探救援、排水救援四大组别19个竞赛项目。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64支代表队、700余名专业救援人员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赛事特别增设的垂直钻探救援和隧道钻进救援项目,成为国际矿山救援组织重点关注的技术创新方向。
埃里克斯·格雷斯卡指出,中国将垂直钻探技术纳入国家级竞赛项目具有战略意义。"这两项技术在矿山坍塌、地质灾害等复杂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救援价值,目前尚未成为国际矿山救援赛事的常规项目。"他特别提到,通过观摩中国救援队伍的实操演练,深刻感受到中国在应急装备研发和救援战术创新方面的系统性突破。
据赛事组委会介绍,本次竞赛除主赛场外,还在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特勘队设立分赛场,承担钻探组和隧道组5个实操项目。该队依托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建设,配备世界领先的钻探设备,在2021年山东栖霞笏山金矿事故救援中,曾创造垂直钻探587米精准定位被困人员的世界纪录。
"矿山救援需要同时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埃里克斯·格雷斯卡引用国际矿山救援人员八大品质标准时强调,中国救援队伍不仅完美诠释了虔诚、仁爱、公正等职业精神,更在智能化装备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他特别指出,矿山救援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高危职业,中国8.8万名专业救援人员每年执行数千次救援任务,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对于竞赛模式的教育价值,这位国际专家给予高度评价:"通过高度仿真的灾害场景设置,既能检验救援队伍的战术协同能力,又能培养指挥员的临场决策思维,这种实战化训练模式值得全球推广。"他同时建议,中国应建立国际矿山救援技术交流平台,定期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智能装备使用培训和救援战术指导。
数据显示,中国已建成1354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其中国家级队伍123支。应急管理部组建7年来,这支"救援铁军"累计参与1.8万起事故处置,成功解救8000余名遇险人员,在2023年内蒙古阿拉善露天煤矿坍塌事故中,创造了72小时持续生命搜寻的救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