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工具,已深度融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然而近期,多地用户反映在骑行过程中遭遇车辆突然自动关锁急停,导致摔倒受伤,引发公众对共享单车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多地用户遭遇共享单车骑行中自动锁车
上海的洪女士向记者描述了她的遭遇:今年7月某日上午,她扫码使用共享单车后,骑行仅数分钟便在红绿灯转弯处发生意外。“车辆突然被卡住,连人带车重重摔倒,检查发现车锁已关闭。”洪女士表示,事后她向平台申诉,客服虽致歉并充值50元作为补偿,但拒绝承认车辆存在自动锁车问题。
记者以“共享单车自动关锁”为关键词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北京、广东等多地均出现类似案例,涉及多个共享单车平台。用户普遍反映,在等红绿灯、上坡等场景下,车辆突然锁死或车轮抱死,导致不同程度的受伤。
平台回应:技术排查未发现缺陷,推测用户操作或系统误判
针对用户投诉,部分共享单车平台回应称,经技术团队排查,未发现车辆存在因技术缺陷导致自动落锁的情况。平台推测事故原因可能包括:用户未关闭开关锁页面,手机摩擦误触“还车”按钮;或用户未扫码直接骑行他人未落锁的车辆,而前一用户后续关锁导致。
自动落锁原因调查:误触可能性低,系统误判或故障是关键
1. 骑行中误触“还车”按钮致落锁可能性低
业内人士指出,用户骑行途中误触“还车”按钮导致落锁的可能性非常低。记者实测市面上多个共享单车平台的还车功能发现:在正常骑行场景中,点击还车按钮后,系统均弹出“车辆仍在移动,请静止后重新还车”的提示,无法完成锁车操作;即使车辆处于慢速推行状态,系统仍会提示“车辆未停稳,关锁失败”;只有车辆完全静止时才能完成锁车。
2. 共享单车“远程落锁”需满足多个条件
对于平台提出的“用户骑行他人未落锁车辆导致锁死”的推测,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共享单车均搭载“远程落锁”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操作实现远程还车,但需满足特定条件。某共享单车运营负责人称:“平台会划定区域,超出区域有提醒,在一两公里时会断助力,但不会锁车。锁死的可能性是,若1小时内通过中控、GPS、信号检测判断车辆在原地不动,后台会发出锁车指令。”
该业内人士同时指出,不排除车辆故障导致骑行中被后台锁车的情况。“若中控损坏、信号丢失,系统判断车辆原地不动,可能触发自动锁车。”
3. 自动落锁或与“一码多车”乱象有关
记者调查发现,共享单车骑行途中自动锁车的原因,还可能与平台超量投放有关。为抢占市场,部分平台在城市部分区域违规大量投放车辆,存在“一码多车”现象,即一个二维码对应多个车辆。这种乱象可能引发系统误判,触发远程关锁。
湖北武汉市城管部门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多个共享单车平台为规避监管,存在超量投放现象。据城管工作人员介绍,平台投放车辆需向城管部门提交备案申请,确保“一车一码”;但部分平台为超量投放,采取违规手段。近期,武汉市城管、交通、公安等三部门已督促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回收违规车辆超10万辆。城管工作人员表示,“一码多车”乱象不仅导致交通拥堵、乱停乱放,还存在安全隐患:“若多人扫描同码共享单车,系统易发生订单识别混乱,误判骑行状态并触发远程关锁指令,威胁骑行人安全。”
专家:平台有义务确保车辆安全,用户需保留证据维权
专家表示,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作为骑行服务提供方,共享单车平台有义务确保车辆安全性,若因自动落锁问题未能保障用户人身安全,则须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
然而,记者注意到,某共享单车平台的《租赁服务协议》中虽提到“出租方负责自行车的日常维修”,但同时称“若用户提车,即表明已认同车辆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使用中发生意外或伤害事故,用户应自行承担责任。除非能证明是车辆固有缺陷直接导致,否则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对此,专家表示,平台在协议中单方面排除自身责任,对用户非常不公平。
专家提醒,用户在骑行中如遭遇意外导致受伤,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保留现场证据,包括拍摄车辆状态、周围环境的照片或视频,并妥善保存订单记录及就医记录等相关资料,及时向平台反馈投诉,并向公安、交通等部门报警维权。
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共享单车平台的监管,建立健全行业标准,消除公众安全疑虑。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