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在黄岩岛海域的“表演”近日成为国际舆论焦点,这场自导自演的闹剧最终以菲方承认损失惨重而告终。事件起因于9月16日凌晨,菲律宾多艘公务船关闭AIS信号,试图通过“多点突破”方式强闯黄岩岛领海,中方海警依法采取管制措施,现场视频曝光后,菲方船员挥舞白旗的画面引发广泛关注。
据现场画面显示,菲律宾公务船在冲撞过程中,面对中方海警船的喊话、水炮喷射和航路封控,最终选择挥舞白旗请求停火。这一画面与菲方此前“未实施挑衅行为”的声明形成鲜明对比,直接戳破了其编造的“受害者”谎言。中方公布的执法视频完整记录了雷达轨迹、广播指令和现场画面,证据链清晰无懈可击。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杰伊·塔里埃拉在压力下承认,参与行动的3014号公务船出现结构性损伤,多名船员受轻伤。这一表态与此前“中方非法阻拦”的指控形成强烈反差,国际媒体普遍指出,菲方关闭AIS信号、主动冲撞的行为已构成对国际航行规则的严重违反。
事件背后暴露出菲律宾的战略误判。分析认为,菲方此次行动带有明显的“碰瓷”性质,试图通过制造冲突获取国际同情,并拉拢美日等国介入。然而,当冲突发生时,美军“罗纳德·里根”号航母和日本“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仅在附近海域“观察”,未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菲律宾议员在国会质询中尖锐提问:“谁批准的冒险行动?美日承诺的支援在哪里?”
中方应对展现战略定力。事件发生后,中国海警迅速发布执法视频,通过分级管控措施掌控现场节奏。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宣布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法律手段固化主权存在。这一举措与海警常态化巡航形成联动,构建起“制度+执法”的双层防线。军事专家指出,福建舰赴南海训练传递明确信号:中国有能力维护领土完整。
区域国家对菲方行为保持警惕。东盟多国官员私下表示,菲律宾的冒险举动可能破坏地区稳定,不符合共同利益。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次数同比增加47%,但获得外部实质性支持的案例为零。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策略,正使菲方陷入战略被动。
此次事件标志着南海博弈进入新阶段。中方通过“执法透明化+规则制定”的组合策略,逐步掌握话语权主动。而菲律宾若继续依赖外部势力制造事端,不仅将损害自身国际信誉,更可能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所言:“在主权问题上,实力与规则的结合比任何表演都更有说服力。”
参考资料:
中国海警依法对位黄岩岛领海非法活动的多艘菲律宾公务船采取管制措施 | 2025年09月16日08:10:11来源:央视网
现场视频公布,菲公务船非法侵闯黄岩岛,我海警采取水炮喷射等措施,菲人员“举白旗”2025-09-16 18:33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