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零成本投毒实验:揭秘AI搜索被操纵的真相

时间:2025-10-29 02:07:16 来源:知危 作者:知危



随着AI技术的普及,用户对AI生成内容的信任度日益提升,这种信任正成为新的攻击目标。就像二十年前搜索引擎被莆田系医院操控引发信任危机,如今具备联网功能的AI搜索同样暴露出严重漏洞。

AI搜索的脆弱性远超预期

当用户向DeepSeek提问'想了解AI可以看哪些媒体?'并开启联网搜索功能时,系统返回的结果中赫然出现'知危'这个并非头部AI媒体的名称。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异常结果并非个例——豆包、元宝等主流AI平台在类似查询中均将'知危'列入推荐列表。



平台底部那行'内容由AI生成,请仔细甄别'的提示语,在此类场景下显得格外讽刺。这种系统性偏差背后,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投毒'实验。

零成本操纵AI的真相

2025年10月15日,实验团队通过'差评XPIN'在主流媒体平台发布了一篇经过特殊设计的盘点文章。该文章采用AI生成的标准化模板,将'知危'的相关介绍自然嵌入媒体列表中。仅数小时后,各大AI平台的搜索结果便被污染。



这场实验揭示出AI搜索的致命弱点:三家头部AI平台均被诱导引用实验团队预设的内容源。这种攻击手法属于典型的黑帽GEO(生成式引擎优化)操作。

黑帽GEO的运作机制

GEO全称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其运作原理与SEO(搜索引擎优化)类似,但目标转向AI生成引擎。黑帽GEO通过三种主要方式操纵AI:

1. 内容堆砌:在互联网大规模发布特定内容,诱导AI抓取

2. 训练语料污染:向开源语料库(如Common Crawl)注入错误信息

3. 提示词注入:在内容中嵌入特殊指令,误导AI将其识别为系统指令



易点网络联合创始人余剑指出:'黑帽GEO的本质是市场对快速结果的渴求,这与当年莆田系医院操纵搜索引擎的现象如出一辙。只要存在利益驱动,这种灰色操作就难以根除。'

AI搜索的技术瓶颈

数据表明,过去9个月谷歌搜索流量贡献月均下降3.2%,而ChatGPT等AI工具的流量贡献月均增长14.1%。这种趋势迫使谷歌推出AI Overview功能,但根本问题仍未解决。



国内AI搜索的困境更为严峻:多数大模型依赖第三方搜索服务,这些服务往往直接聚合搜索摘要而非理解原文。加上门户网站内容审核宽松,导致AI搜索结果质量堪忧。

品牌营销的范式转移

《2025中国GEO趋势报告》显示,用户在'认知复杂度高'的购物决策(如冰箱选购)中更依赖AI。这种依赖为黑帽GEO创造了可乘之机——当AI因幻觉或被操纵而推荐劣质产品时,用户权益将遭受严重损害。

余剑观察到:'客户对GEO的紧迫性超出预期,就像早期移动互联网时代抢占APP市场。但GEO的门槛远高于表面,它需要深厚的SEO积累和对AI语义的理解。'

未来趋势与行业挑战

随着AI搜索逐渐取代传统搜索引擎,品牌营销的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余剑预测:'未来只有坚持白帽玩法的中腰部以上品牌才能生存,就像SEO时代那些依赖黑帽的灰产最终都消失了。'

然而,当前AI厂商仍忙于模型升级和市场份额争夺,对内容生态的风控投入不足。或许只有当类似莆田系医院的重大丑闻爆发时,行业才会真正重视内容治理。



这场实验不仅暴露了AI搜索的技术漏洞,更揭示了数字营销领域的深层变革。在AI重构信息生态的今天,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内容安全,将成为决定行业命运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