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鲁大地的广阔舞台上,一场以足球为媒介的文体盛宴正熠熠生辉。近日,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简称“鲁超”)在淄博盛大启幕,吸引了现场25619名球迷及无数场外观众的热烈参与,共同见证了这场属于山东的足球狂欢。
作为城市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超如何突破传统,实现新的超越?这不仅是赛事组织者面临的挑战,更是山东足球乃至整个文体产业探索新路径的契机。
鲁超,这项承载着山东人民足球梦想的赛事,巧妙地将古代蹴鞠的发祥底蕴与现代体育精神相融合,既彰显了山东深厚的文化自信,又开辟了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天地。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多维度实践。
一、文化为魂,创新设计激活传统资源
作为古代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拥有悠久的足球传统与文化根基。鲁超联赛以文化为灵魂,将齐文化、儒家思想、红色精神等特色元素融入赛事设计之中。奖杯“齐如意”以琉璃工艺打造,寓意十六城市共同托举足球梦想;赛区划分则融合了黄河文化、海洋民俗等多元内涵,使每场比赛都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独特窗口。
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激活了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生命力,更以“一场比赛、多重效益”为目标,通过主客场制有效带动了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消费。揭幕战期间,淄博体育用品销量环比增长显著,周边酒店一房难求,非遗市集人流如织,真正实现了文体旅商的深度交融。这正体现了鲁超以足球为小切口撬动产业大格局的生动实践,有力诠释了山东“好客、好品、好运”的品牌魅力。
二、制度与科技双轮驱动,惠民政策深化体育治理
鲁超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文化融合层面,更在于制度设计与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赛事采用“三大联赛贯通、两个阶段递进”的创新赛制,将齐鲁超赛、青超联赛和大学生联赛的优胜队伍共同纳入总决赛,打破了业余与职业的壁垒,构筑起从校园到社会的足球人才通道。同时,引入专业数据团队进行技术分析,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经济效益评估,使赛事兼具竞技性与科学性。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鲁超坚持惠民低票价政策与会员制运营模式,门票仅售十元,真正让市民成为赛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一做法既降低了观赛门槛,也深化了“全民共建共享”的体育治理理念,使足球运动回归民间、服务大众。
鲁超的广泛参与性和区域包容性,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凝聚发展合力的有效平台。赛事覆盖全省十六地市,参赛者来自企业职工、大学生、农民、警察等各行各业,年龄跨度从16岁至48岁,充分体现了“全民参与、全民健康”的体育宗旨。
三、四大赛区彰显齐鲁魅力,文化力量凝聚“齐鲁共同体”
以足球为平台,与文化完美融合,鲁超的四大赛区各具特色,彰显齐鲁魅力。鲁西北赛区融汇黄河与运河文化,鲁中赛区突出泉城、泰山及齐文化特色,鲁西南赛区聚合孔孟文化与红色基因,鲁东赛区则彰显海洋风情与民俗传统。这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赛事布局,不仅强化了城市认同感,更将分散的文化力量凝聚为“齐鲁共同体”的宏大叙事,共同形成了多层次、互补性的生态格局。
鲁超的愿景,终将超越绿茵场的边界,成为山东文化自信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印记。赛场上的奔跑搏击,看台上的热烈欢呼,市集中的袅袅烟火,共同绘就了一幅“岱青海蓝、五色交辉”的动人画卷。这不仅是体育的盛宴,更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两千年前的蹴鞠智慧,正借由现代赛事焕发新生。随着赛事IP的成熟与影响力的拓展,鲁超有望成为山东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其文化魅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名片。
四、鲁超启航,创新文化引领未来
鲁超的帷幕已然拉开,其深远意义早已超越胜负输赢的竞技场域。它是山东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坚实一步,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之举,更是驱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展望未来,鲁超必将承载着亿万齐鲁儿女的期盼,以创新为破浪之楫,以文化为远航之帆,成为山东的又一块金字招牌、一种生活方式、一张新名片。
文/靖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