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持续升级,双方互有攻防。据媒体报道,2025年10月27日凌晨,乌克兰武装部队发起代号“秋霜”的大规模跨境突袭行动,向包括莫斯科方向在内的俄罗斯多个区域发射约200架无人机。俄方记录显示,超过190架无人机被击落,其中莫斯科周边就有40架被拦截。

2025年10月27日凌晨,乌克兰武装部队以无人机蜂群突击为先导、地面特种分队渗透为核心,在俄罗斯境内13个地区同步展开行动。莫斯科州附近的爆炸声尤为剧烈,俄方全国性防空警报随之拉响,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新的对抗阶段。

行动始于凌晨1时15分,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操控的首批120架FPV无人机从俄边境潜伏点及境内秘密基地起飞,分17个波次扑向预定目标。莫斯科西南约80公里的库宾卡空军基地率先传来爆炸声,卫星图像显示,2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被精准命中,残骸在火光中坍塌。
几乎同一时间,莫斯科西北方向的茹科夫斯基机场也发生连续爆炸。当地居民拍摄的视频显示,夜空被照亮,冲击波震碎部分民房窗户玻璃。俄国防部随后证实,此次突袭范围最远延伸至奥伦堡州,距乌克兰前线约1200公里,创下冲突以来乌军跨境打击的最远纪录。

地面战场同样紧张。乌军第73海军陆战队突击旅的3支特种分队借助夜色掩护,渗透至俄布良斯克州边境地带,对俄军后勤补给站实施破袭。现场痕迹显示,特种分队使用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摧毁6辆军用油罐车,并用定时爆炸装置破坏铁路运输线,导致莫斯科至俄乌边境的军用物资运输中断。

莫斯科方向的爆炸集中发生在凌晨2时至3时30分之间,主要涉及两处关键目标:

此次袭击展现出高度的战术协同性。负责监控空域的俄军A-50预警机在凌晨1时50分被另一架无人机牵制在圣彼得堡附近,导致莫斯科周边的防空雷达出现监测盲区。尽管俄防空部队击落了37架来袭无人机,但仍有12架成功突破防线,凸显了行动的策划周密性。

乌军此次行动的成功,得益于长期潜伏的特工网络与先进技术手段的结合。俄联邦安全局披露,参与行动的乌克兰特工已在俄境内潜伏18个月,部分人员甚至在俄地方安全机构附近设立秘密指挥点。他们通过租赁卡车,将FPV无人机藏匿于货箱顶部的木制伪装结构内,借助民用物流网络运送至突击点,成功避开了俄军的陆路检查。

技术层面,美国提供的卫星数据与“星链”网络发挥了关键作用。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美方官员的话称,华盛顿向乌军提供了覆盖俄境内的高精度卫星图像,这些数据由120余颗美军及商用卫星采集,经欧洲接收站处理后,通过加密渠道传输给乌军指挥中心。军事专家指出,这些数据不仅包含目标位置信息,还标注了俄军防空系统部署、地形遮蔽区及最佳突袭航线,甚至精确到不同时段的天气对无人机飞行的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AI技术的应用。乌军通过在博物馆对俄制战机进行图像采集,对无人机进行自主识别训练,使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精准锁定图-95、图-22M3等战略目标。此次袭击中,多架无人机在被俄军防空火力锁定时,自主启动规避程序,借助建筑物与地形掩护完成攻击,展现出“民用硬件+AI算法”的低成本作战优势。

乌军的突袭暴露了俄军防御体系的严重漏洞,尤其是在应对新型无人机威胁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俄军方数据显示,此次乌军出动的193架无人机中,仅有156架被成功拦截,拦截率约80.8%,低于冲突初期90%以上的平均水平。

分析指出,这一差距源于俄军防空系统的固有缺陷——传统的S-400防空导弹主要针对高空高速目标,对低空低速的小型无人机拦截效率低下,而近程防空火炮则因弹药库存不足,难以形成密集防御网。
装备老化与维护问题进一步削弱了俄军的防御能力。作为防空核心的A-50预警机已服役超30年,其雷达系统对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仅为80公里,且无法同时跟踪多个低空目标。此次行动中,俄军部署在莫斯科周边的6辆“铠甲-SM”防空系统因雷达组件故障未能及时启动,其中2辆的备件早在3个月前就已申请更换,但因供应链问题迟迟未能到位。

战略层面,俄军过度依赖前线防御,对本土纵深的防护重视不足。此次遭袭击的多个目标位于距前线3000公里以上的腹地,这些区域此前被视为“绝对安全区”,仅部署了基础防御力量。乌军的行动彻底打破了这种认知,证明即便是俄心脏地带也难以规避打击风险。

突袭事件发生后,俄军迅速启动报复行动。10月27日上午10时,俄军向乌克兰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发射了48枚巡航导弹,重点打击乌军无人机生产设施与后勤枢纽。俄国防部发言人表示,俄军将在未来一周内加强本土防空部署,增派2个S-350防空导弹营至莫斯科周边,并在边境地区实施更严格的人员与物资检查。

战场态势随之发生微妙变化。在顿涅茨克州的红军城战场,原本发动7波机械化进攻的俄军因后勤补给中断,被迫缩减进攻规模。乌军则抓住机会在北线发起反攻,重新夺回新沙霍沃至沃尔内一线,向东推进3公里,几乎包围了库切洛夫亚尔以南森林中的俄军部队。美国战争研究所指出,此次跨境突袭不仅打击了俄军的战略资产,更成功牵制了其前线兵力,为乌军争取到战场主动权。

国际社会对事件高度关注。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乌军的行动属于“自卫范畴”,而俄罗斯则召见了美国、英国等国大使,指责其向乌克兰提供卫星数据与技术支持,加剧了冲突升级风险。

随着冬季临近,双方的跨境打击与防御对抗预计将进入更激烈的阶段。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