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洪秀柱力挺,党内格局大洗牌

时间:2025-10-30 04:56:07 来源:趣文说娱 作者:趣文说娱

2025年10月18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尘埃落定,这场选举不仅关乎国民党未来的领导走向,更对台海局势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次选举共有32万余名党员具备投票资格,实际投票人数约20万,最终郑丽文以65122票、50.15%的得票率险胜,将竞争对手郝龙斌远远甩在身后,完成了一场精彩的逆袭。

郑丽文的“黑马逆袭路”与派系博弈

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自筹备阶段便充满变数。选举初期,郝龙斌凭借党内资历与县市长的支持,一度被外界视为“稳赢选手”。而郑丽文虽在民调中偶有领先,却因其“统派”立场面临诸多争议。



最终开票结果显示,郝龙斌得票率位居第二,但与郑丽文的差距明显。张亚中、罗智强、卓伯源、蔡志弘等其他候选人的得票总和,仍不及郑丽文一人,这充分显示出郑丽文支持基础的稳固。

郑丽文的胜出,离不开关键票仓的强力支撑,其中黄复兴党部的作用尤为突出。黄复兴党部作为国民党内极具影响力的军系组织,掌控着8万多张铁票,在党内决策与选举中分量极重。

早在9月,黄复兴党部前主委季麟连便开始为郑丽文铺路。他不仅协调陆军官校校友总会统一支持立场,还专门举办三十桌宴席,当众称郑丽文为“黄复兴的女儿”,这一表态直接为其锁定了军系票源。



9月10日,季麟连在政战学校同学会上进一步将郑丽文赞为“复兴女侠”,并召集军系骨干明确支持态度,彻底压制了郝龙斌在军系中的拉票努力。即便郝龙斌主动争取黄复兴党部的支持,也遭到了明确拒绝,马英九对此亦未给予其任何偏向。

选举过程中的重重阻力

选举过程中,郑丽文始终面临多重舆论攻击与党内压力。有对手给她贴上“红统”标签,质疑其“买水军”操控网络舆论,还翻出2023年她劝郭台铭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批评侯友宜与柯文哲“缺乏活力”的旧账。

作为国民党本土派大将,侯友宜公开抨击郑丽文坚持的“九二共识”是“党内负资产”,声称会“害死国民党”;前主席朱立伦则在选举前推动延后登记时间,被外界解读为“针对郑丽文阵营的搅局动作”。



赵少康更是直接站台郝龙斌,在选前之夜拉着侯友宜共同现身郝龙斌的造势现场,集中火力批评郑丽文的两岸立场;郝龙斌本人也不甘示弱,一边宣称“郑丽文就算有大佬撑腰也没用,关键看县市长票”,一边拉拢蒋万安、侯友宜、张善政等8位县市长公开支持自己,甚至提出“在大陆设办事处”的主张,却遭马英九批评“偏离共识”,连胜文也直言其“和民进党一路货”。

郑丽文的应对策略与关键助力

面对重重阻力,郑丽文的应对策略清晰且坚定。从报名参选开始,她便明确强调“两岸同属一中”“坚持九二共识”,后期虽在侯友宜压力下短暂转向民生议题,但选前两日果断重申“我是中国人”,重新拉回了深蓝阵营的支持。

更关键的是,她在投票前的关键节点成功争取到马英九与洪秀柱两位重量级人物的支持,成为选举翻盘的重要转折点。



洪秀柱的支持

2025年10月16日,也就是选举投票前两天,郑丽文专程前往拜访洪秀柱。作为国民党内坚定的“统派”代表,洪秀柱对郑丽文展现出极高热情,明确表示“支持理念相同、说一样话的人”。

这番表态指向性极强,郑丽文与张亚中类似,始终坚持“九二共识”“一个中国”“两岸统一”,且公开自称“中国人”,与洪秀柱的核心主张高度契合。

要知道,洪秀柱在2021年国民党主席选举中并未支持张亚中,此次却高调为郑丽文站台,显然是希望通过自身影响力帮其稳固统派与深蓝基层支持。



郑丽文会后坦言,此次交流“给了自己极大信心”,更坚定了“推动国民党回归核心价值”的决心。而洪秀柱的影响力确实见效,尤其是在基层议长、议员群体中,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人因她的表态转而支持郑丽文。

马英九的表态

次日(10月17日),郑丽文马不停蹄前往马英九基金会会见马英九,这场会面同样释放出关键信号。马英九直接手写“世代接棒、同行致远”赠予郑丽文,隐晦传递出“支持其接掌国民党”的立场,同时强调“国民党主席必须坚持九二共识、推动蓝白合、自称中国人”,这些主张与郑丽文的竞选纲领完全吻合。

事实上,马英九与郑丽文早有渊源,郑丽文在马英九执政时期曾担任“行政机构发言人”与不分区“立委”,深受重用;此前外界一度认为马英九偏向罗智强,但随着罗智强民调持续落后,马英九转而支持郑丽文,既有个人情谊因素,更有“确保党内世代交替顺利”的考量。



此外,马英九还在公开场合提及“国民党主席应遵循的三大原则”,虽未点名,却句句贴合郑丽文的主张,相当于间接为其背书。

除了马英九与洪秀柱,郑丽文还走访了连战家族,进一步巩固党内元老支持。多重助力之下,她最终拿下72%的军系选票,季麟连甚至在助讲时直接喊出“5号(郑丽文)拍拍手、4号(郝龙斌)死了了”,足见军系对其支持的坚定。

4人退出核心,党内格局大洗牌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后,党内权力格局迅速迎来大洗牌。此前在选举中对其多方阻挠的朱立伦、赵少康、郝龙斌、侯友宜四人,彻底退出核心决策层,影响力大幅下滑。



朱立伦作为国民党前主席,虽在选举中未明确表态支持某一方,但其推动“延后登记时间”的动作,被普遍认为是针对郑丽文阵营,试图为郝龙斌争取更多准备时间。如今郑丽文上台,朱立伦已正式移交党务工作,不再参与党内核心决策。

赵少康因公开为郝龙斌站台、多次批评郑丽文两岸政策“拖累国民党”,失去进入新领导层的机会。

而郝龙斌作为郑丽文的主要竞争对手,不仅全程攻击郑丽文“操控水军”“影响郭台铭参选”“背叛国民党”,还联合县市长施压,如今选举失利后,彻底淡出权力中心。



侯友宜则因“抨击九二共识”“联合朱立伦、赵少康打压郑丽文”“拉拢县市长支持郝龙斌”等一系列动作,与新领导层立场严重不符,同样被排除在核心之外。至此,这四人在国民党内的“话语权”基本丧失,国民党也不再为其提供公开活动的舞台。

新领导层的人事布局与未来规划

2025年10月22日,郑丽文公布第一波人事任命,明确前秘书长李乾龙担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前黄复兴党部主委季麟连出任副主席。

这一人事布局清晰展现出“强化军系与深蓝力量”的思路,同时明确“不恢复黄复兴党部独立建制”,并提出“推动党内年轻化”的目标。在两岸政策上,郑丽文虽强调“不会让国民党成为共产党支部”,但明确表态“愿意访问大陆展开交流”,这一立场也得到大陆方面的积极回应——国台办于10月22日公开表示“欢迎郑丽文来访,期待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



小结

对于未来规划,郑丽文提出明确目标:短期要带领国民党在2026年地方选举中拿下台南或高雄,打破民进党在南部的长期垄断;长期则瞄准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推动国民党重返执政。

具体举措上,她计划重启两岸文化交流、推动台湾地区加入RCEP,但也面临现实挑战——国民党账户目前仅剩余2.3亿新台币,年轻群体支持率仅12%,如何解决资金短缺、吸引青年支持,成为其改革的首要难题。

此外,国民党长期存在的派系倾轧、黑金问题尚未根除,郑丽文虽承诺“释出2028年提名权以破解权力争夺”,但能否落地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