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千亿梦破碎!从62亿营收到日亏百万,为什么降价认怂也救不了西贝

时间:2025-10-30 15:32:07 来源: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作者: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4年9月那场让西贝股价预期跳水的舆情灾难,堪称餐饮界公关反面教材天花板。

创始人贾国龙一套硬刚、煽情到降价的迷之操作,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这场惨败不是偶然翻车,是企业长期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扒开表象看内核,全是能让所有老板抄作业的血泪教训。



手作人设与工业现实

西贝餐饮集团去年9月那场风暴,根本就不是一场意外。它更像是一次企业内部长期“认知错位”的总爆发。这事儿跟罗永浩的一句吐槽有多大关系?关系不大。

这本质上,是创始人贾国龙用一套已经生锈的世界观,在现代商业的玻璃房子里,输得一败涂地。



年营收一度摸到62亿的餐饮巨头,怎么就走到了单日亏损百万,股价预期跳水的地步?答案就藏在那三个致命的“错位”里:人设的错位,战术的错位,以及战略的错位。

而点燃这一切的,恰恰是贾国龙创业初期赖以成功的那股“踹一脚”的愣劲。



危机的真正根源,是西贝品牌人设的内在撕裂。它想干嘛呢?它想一手拿着“手作匠心”的剧本,收割情感溢价。

另一只手,又想享受“工业化预制”带来的成本红利。当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信任的崩塌,就是一瞬间的事。



你看西贝的店面,红白格的桌布,明晃晃的开放式厨房,多精准地营造出一种“中产家庭食堂”的安全感和健康范儿。

多少家长就是奔着这个,才放心把孩子带进去。可现实呢?现实是中央厨房送来的预制菜,在消费者眼里,这不就是一顿“高配版盒饭”吗?



这就直接背叛了品牌的承诺。

人们花着不菲的客单价,买的不是一碗工业流水线上的莜面,而是“家庭用餐”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现做的安心感。

所以当罗永浩吐槽感觉“恶心”时,他点燃的,是公众心中早已积压的对“质价不符”的普遍怒火。



有人会问,海底捞、外婆家不也用预制菜吗,怎么人家就没事?问题就在这。

人家从来没把“纯手工、零添加”当成自己最核心的卖点。

西贝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又当又立”,既想要标准化的效率,又舍不得手工作坊带来的好名声,最后人设碎了一地。



用江湖规矩打舆论战

面对这场公共讨论,贾国龙的反应堪称灾难级。

他完全搞错了状况,硬生生把一场消费者维权,定义成了一场“江湖恩怨”,并且动用了一整套和现代公关原则南辕北辙的“战争”手段,亲手把火星子煽成了燎原大火。



顾客说你菜难吃,正常餐厅要么道歉,要么改进。西贝倒好,直接甩出一堆“合规文件”,强调自己一切合法。

这逻辑就好像你跟店家说菜咸了,店家掏出营业执照给你看一样,荒诞至极。他把法律的底线,当成了品质的上限,这是第一层认知错位。



紧接着,贾国龙更是亲自下场,摆出要跟罗永浩“宁可关门也要争个高下”的决绝姿态,甚至扬言起诉。

这还不算完,他还召开全员大会,动员旗下1.8万名员工,准备跟一个吐槽的消费者“决一死战”。

这种操作,等于主动给事件加戏,强行把围观群众推到了对立面。



硬刚激起全网反感后,西贝的公关画风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一篇题为《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的煽情文章横空出世,试图用廉价的眼泪转移视线。

结果呢?被网友无情群嘲为“年度狗血剧本大赛”,把一场悲情戏,硬生生演成了喜剧,彻底消耗了品牌仅存的公信力。



在同一个坑里反复摔倒

这场公关灾难,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水面之下,是贾国龙早已失灵的战略罗盘,以及他沉浸在昔日成功路径里,对市场变化和失败教训的惊人“免疫力”。他似乎总在同一个地方重复踩坑,却从不复盘。



从2016年到2023年,贾国龙主导西贝孵化了9个副线品牌,结果呢?全军覆没。

、无论是定价23元、想做“中国堡”的快餐,还是被批得像“飞机餐”的功夫菜零售业务,它们的共同点出奇地一致: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盲目自信,和让人看不懂的离谱定价。



这跟当年那个“21元馒头”被全网骂,他依然我行我素的剧本,何其相似。

这证明,他根本没从过去的错误中学到任何东西。

他的创业经历是从5000元起家,卖过烟,开过面馆,那套强硬果决的风格在经济狂飙的年代或许能抓住机遇,但在今天,这成了企业最大的绊脚石。



他一边高喊着要学习胖东来,一边又辱骂罗永浩是“网络黑社会”。学胖东来学了什么?给员工发了5000万分红和500元补贴。

他只抄到了分钱的皮毛,却完全没理解胖东来“员工满意-顾客满意-企业盈利”的文化内核,服务水平该怎样还是怎样。

这种“形似神不似”的模仿,暴露了他对现代企业管理逻辑的理解,还停留在最浅的表层。



危机之后,西贝选择了全线降价20%到40%,还大量发放代金券。

这招短期内确实让销量回升了,但代价是什么?高达六成的新顾客只用券消费,客单价暴跌。



这无异于亲口承认:“我以前的定价就是虚高。”多年建立的品牌溢价,被他亲手砸得粉碎。

一个中高端餐饮品牌,自降身价去跟汉堡、面馆拼价格,这不等于让钢琴家去跟人掰手腕吗?彻底迷失了赛道。



结语

直到今年,西贝才算真正开始做对了一些事。

推出“儿童餐现做”、“羊肉串现串”,升级食用油,把明厨亮灶落到实处。

这些措施,才是对消费者安全、透明等核心关切的真正回应。



事实证明,与其编故事感动自己,不如换食材解决真问题。

西贝的根基其实没倒,那12万亩莜麦种植基地和四个中央厨房还在,庞大的门店网络和品牌知名度也还在。



但想重回巅峰,就必须从创始人开始,补上这堂代价昂贵的“认知课”。

贾国龙最大的问题,是他对网络生态的认知出现了断层,他把网友松散的吐槽和围观,当成了有组织的敌对行为。



未来的路,是放弃那套过时的江湖思维,学会真诚沟通,办实事而不是当回事。

西贝的核心价值,是满足城市家庭的用餐需求,未来的挑战,就是能否用透明和诚意重新赢回信任,而不是在下一次危机中,再次因为“认知错位”而重蹈覆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