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1351年出生的陈理是个幸运与霉运集于一身的可怜人。
说他幸运,是因为陈理是陈汉皇帝陈友谅的次子,从一出生就享受着别人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
如果当年跟陈友谅争夺江山的不是天命所归的朱元璋,陈理很可能会当一个闲散王爷,奢华的过完自己的一生。
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生性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的陈友谅虽然占有江西、湖广之地,兵强马壮。
可面对人格魅力爆棚,白手起家的朱元璋,陈友谅还是棋差一着,在战场上屡战屡败。
公元1363年,不甘心永远被朱元璋压一头的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在潘阳湖准备一战定乾坤。
为了表达自己背水一战的决心,陈友谅不但出动了自麾下所有的楼船,还将家属和百官都集中到了船上,不给自己留任何的退路。
朱元璋船小兵少,一开始完全不是陈汉的对手,损兵折将严重,被打的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就算是朱元璋亲自率兵支援,也没有能够有效的扭转战场局势。
眼看着陈友谅大胜在望,风向突然变了,湖面上刮起了东北风。
久经战阵的老朱一看老天爷都在帮自己,立即就让人将准备好的火船点燃。
火借风势瞬间引燃了陈汉大量的船只,猝不及防之下,就连陈友谅一直倚重的弟弟陈友仁都被烧死。
以这种憋屈的方式大败溃输让陈汉一方士气低落,之后双方的交战中一直都被朱元璋压着打。
无奈陈友谅只能率部从泾江口突围,不曾想朱元璋早就在这里布置了重兵。
乱战中陈友谅被冷箭射死,太子陈善儿也被生擒活捉。
陈理的命运也从这一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2岁的他被陈汉太尉张定远趁夜挟持着逃回武昌,仓促登基称帝,并改年号为德寿。
稀里糊涂就当了皇帝的陈理名义上是陈汉天子,实际上朝廷的大权都在张定远的手中,陈理只不过是个傀儡。
但就是这样的的傀儡皇帝,陈理也只当了仅仅半年。
公元1364年二月十七日,朱元璋亲率大军包围武昌,开始为自己一统江山扫清最后一块障碍。
日薄西山的陈汉王朝面对这种情况,只能寄希望于岳州驻守的丞相张必先派兵来援。
张必先骁勇善战,是陈汉朝廷最能打的猛将。
但对上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他还是不够看。
匆忙支援武昌的途中,张必先被常遇春率领五千精骑击败并活捉。
打掉了陈汉朝廷唯一的野战军,朱元璋紧接着命傅友德率数百人一鼓作气拿下了武昌城东南的高冠山。
至此武昌城生机断绝,再不可能有任何翻盘的希望。
二月十九日,13岁的陈理裸露着上身,口中衔着玉璧,率领张定远等一众文武出城投降。
曾经一度和朱元璋平分江山,占领大半个江南的陈汉王朝就此灭亡。
陈理也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归德侯。
二、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眼睛里面揉不进一粒沙子的狠人。
他当上皇帝后曾定下规矩,当官的只要贪污60两以上的银子,就要被剥皮充草。
除了对贪官污吏们下狠手,老朱对曾经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们也不心慈手软。
光是一个“胡惟庸案”,朱元璋就处死了李善长、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费聚、赵庸、黄彬、陆聚等一众位高权重的大臣。
这也让民间对朱元璋妖魔化,甚至还杜撰出了“朱元璋荆棘教子”的故事。
老朱的杀心确实很大,但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他并不滥杀无辜,做事情还是比较讲道理的。
知道12岁就登基的陈理完全是个傀儡小皇帝,所以他并没有苛责,而是说出了:“吾不尔罪,勿自惧也。”的大气之语。
之后朱元璋封陈理为归德侯,给他安排了伺候的宫女和太监,而且还传命慰谕陈友谅父母。
不但如此,朱元璋还表示,陈汉府库的财物都可以仍由陈理自取之。
和陈理一样待遇的,还有明夏末代皇帝明升。
1371年明夏亡国后,朱元璋封15岁明升为归义候,也因为其年纪小没有怪罪于他,还免了明升叩头伏地上表请罪之礼。
年纪相仿,命运也差不多的两个孩子到了应天府之后,很快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可能是朱元璋的宽容大度让这两个年纪相差四岁的“温室花朵”产生了错觉。
1372年正月十七,陈理和明升在喝酒的时候大叹命运不公,说了很多牢骚话。
亡国之人牢骚满腹是会死亡葬身之地的。
唐后主李煜当年就是因为写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所以很快便被小心眼的赵匡胤赐了一杯毒酒,一命呜呼了。
在历史记载中朱元璋要比赵匡胤嗜杀的多,但就是这么一个杀的人头滚滚的帝王,却并没有因此让人秘密处死陈理明升两个王朝余孽。朱元璋表示:
“此童孺辈,言语小过,不足问,但恐为小人瞽惑,不能保始终,宜处之远方,则衅隙无自生,可始终保全矣。”——《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一》
为了不让两个半大小子被别人利用从而丢掉性命,朱元璋下旨将他们送往高丽,赐高丽国王纱罗文绮四十八匹,俾善待之。
公元1372年五月十七日,朱元璋派人给高丽国王带去了一封霸气的圣旨:
“陈皇帝老少,夏皇帝老少去王京,不做军,不做民,闲住他自过活。王肯教那里住呵,留下;不肯,时节载回来,恁省家文书上好生说得子细了。”——《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
两天之后,二十二岁的陈理和十八岁的明升带着两家共二十七人到达了高丽王城,开始了自己背井离乡的新生活。
朱元璋身上有很多槽点,但就这件事情来说,他真的做的很漂亮,充分彰显了一个开国皇帝的霸气和胸襟。
到了异国他乡,陈理和明升这两个亡国皇帝又会面临什么样的人生呢?
三、
虽然陈、明两家是被流放的亡国之人,但毕竟他们来自于天朝上国,高丽国王丝毫不敢怠慢。
六月初六,高丽国王王颛册封陈理为陈王,并赐予了他土地、苎布、奴婢、米豆、酒等物。
明升的待遇丝毫不比陈理差,他还得到了延安、白川两县作为食邑。
高丽国小民寡,远离中原,是名副其实的苦寒之地,刚到的时候陈、明两家人各种的不适应。
但好在这地方天高皇帝远,自由度相对来说比较高,所以慢慢他们也习惯了在高丽的生活。
只可惜好日子没有过上几天,糟心的事情就又发生了。
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高丽权臣李成桂篡位称王,并改国号为朝鲜。
当上朝鲜王的李成桂半点不敢对大明尥蹶子,但却丝毫不把流放的陈理放在心上。
他取消了陈理陈王的封号,改为平汉君禄。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朝鲜国王对陈理的赏赐越来越少。
据《李朝太宗实录》记载,1403到1407这四年里,李成桂一共就给陈理赏赐了1名婢女、4石米、10瓶酒以及少量米豆以及一些田地。
除此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
李成桂
陈家到了朝鲜后寄人篱下,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王室的赏赐对他们非常重要。
没有了这笔不菲的白来之财,陈理的生活质量肉眼可见的掉落了好几个档次。
因为见证过辉煌,享受过富贵,所以陈理无法平静的接受生活突如其来的巨大落差。
再加上背井离乡所带来的屈辱和思念,陈理的身体越来越差,五十岁刚过就病倒了。
公元140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57岁的陈理在病榻上痛苦的闭上了双眼,结束了自己凄惨的人生。
陈理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叫陈明善,是个沉迷于酒色,纨绔无能的不肖子孙。
这个家伙虽然干啥啥不成,但有好几个女人的他繁衍子嗣方面却非常厉害。
父亲陈理死后,陈明善和其子孙都沦落为庶民,渐渐的融入进了朝鲜,在半岛开始生根发芽,慢慢演变成为了后来的“梁山陈氏”。
这些人基本上都生活在韩国,也都忘记了怎么说汉话,但他们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
清朝的时候,梁山陈氏的族人还曾跨海而来,想要认祖归宗,还上演了一出寻根溯源的戏码。
只可惜最终满清政府没有承认此事,让梁山陈氏的认亲之路草草收场。
中韩建交以后,梁山陈氏的族人多次来中国寻根。
在新中国政府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得偿所愿,回到了湖北沔阳的老家,祭拜了先祖。
这件事情不但促进了中国和韩国民间的文化交流,也成为了中韩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和梁山陈氏一样,明家的后人每年12月也会大规模的到重庆祭拜先祖。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家乡永远是心中最割舍不下的地方。
陈理和明升两个客死异国他乡的亡国之君一辈子没有再能回故乡看一眼的遗憾,也许正在后人们一次次的祭祖之旅中得到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