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7日下午,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红毯上再次迎来了一位让闪光灯几乎停不下来的嘉宾——范冰冰,她身着一袭黑色透视长裙,肩颈线条优雅,礼服材质轻盈若雾,行走间隐约透出极致的性感与张力。

这套造型迅速引发了中外媒体的热议——有人称赞她“气场回归、依旧惊艳”,也有人认为“尺度太大,带着一种刻意的挑衅感”。

但这一次,范冰冰并不是来单纯走红毯的,她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是出席她正在日本拍摄的新片《疯狂老人日记》的活动,并首次公开谈及这部作品的细节。

据悉,该片改编自日本文学巨匠谷崎润一郎1961年的同名小说,讲述一位年迈、身体残疾的老人在生命最后阶段,对年轻美貌的儿媳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欲望与迷恋。

小说原作在日本文学史上以“欲望的衰老化”“窥视与羞耻”著称,而范冰冰此次将在片中饰演那位被凝视、被欲望包裹的“儿媳”角色。

范冰冰的这部新片不仅标志着她持续在国际舞台上探索和复出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她选择了这样一个具有高度争议性和艺术挑战性的角色,这无疑引发了公众对她的职业选择、艺术追求以及电影题材伦理边界的广泛讨论。

谷崎润一郎的《疯狂老人日记》这部小说一直以来在日本文学中被认为是“最不安、最直白”的作品之一,故事主线并不复杂:一位70多岁的富裕老人因中风下半身瘫痪,在生命的晚期对自己儿子的年轻妻子美代子产生了强烈的性迷恋,他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对她的观察、幻想与羞耻的感受。

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桥段之一是老人在病榻上无法行走,却要求美代子穿丝袜、踩在他脸上的描写——这一极端的“臣服幻想”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对衰老、权力与性别关系的隐喻。

范冰冰此次参演的电影版本据业内人士透露将会保留原作的精神内核,但会在叙事上更侧重女性视角,甚至可能对结局做出重新诠释。

而对于这部影片的主题,有日本媒体评价为“既危险又迷人”,因为它探讨的不是青春的爱欲,而是“欲望的老年形态”——一种在身体衰败中,仍对美与性感保有执念的心理状态。

自2018年因税务事件淡出公众视野后,范冰冰的复出之路一直走得极为艰难,她曾多次尝试通过时尚活动、独立电影节重回国际舞台,却一直难以完全回到主流电影体系。

但近两年,她明显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不再追求流量与大制作,而是通过“艺术性”“女性意识”更强的作品重塑形象,比如此前在柏林电影节上亮相的《绿夜》,以及这次正在拍摄的《疯狂老人日记》,都明显偏向作者电影的范畴。

从商业角度看,这样的选择可能无法立刻带来票房与曝光,但从艺术和自我认同角度,这无疑是一种策略性的“再定位”——她正在将自己从“艳光四射的红毯女王”转化为“敢于挑战人性边界的艺术演员”。

东京电影节的亮相也延续了这种姿态:那件“透视装”看似张扬,但在灯光下更像是一层“透明的盔甲”——她不再回避被凝视,而是让“被看见”成为一种掌控。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对范冰冰的亮相评论不一,有人赞她“敢穿、敢演、敢回归”,也有人指责她“过于博眼球”“靠争议吸引注意”,但更有一部分理性的声音指出这次的造型与影片主题之间其实有微妙的呼应——“透视装”象征的是暴露、欲望与凝视,而这正是谷崎小说核心的隐喻。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范冰冰每一次高调现身,舆论的焦点往往先聚焦在她的外表、造型与话题性而非作品本身,这也反映出公众对她的认知依旧被过去的“明星标签”所固化。

但如果认真看她近几年挑选的项目会发现她的路线越来越接近“亚洲艺术片女演员”的模式——像巩俐、张艾嘉、或韩国的全度妍那样,通过角色复杂性与精神深度来争取重新被认可的空间。

如果说《疯狂老人日记》的原作是一个关于“男性凝视”的故事,那么范冰冰版的改编,有可能成为一个“女性反凝视”的文本,其实这是近几年女性演员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自觉,她们不想只是“美的存在”,而是想成为“美的叙述者”。

这恰恰也是她近年来复出路线的内在逻辑:从曾经被娱乐化、被符号化的“范冰冰”,到如今试图通过艺术作品,重新获得“话语权”的范冰冰。

换句话说,这不只是一次电影角色的演绎,更像是一场个人命运的再叙事,她在用自己的身体和表演挑战外界为她设定的边界。

结语:一个演员的“透明防线”
范冰冰的“透视装”或许是刻意的,但背后的信息并不浅薄,那种“被看见”的姿态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防御——既是重返聚光灯的勇气,也是对舆论目光的一种自我调侃。
她的新片《疯狂老人日记》可能不会是主流观众会去电影院争相观看的作品,但在艺术层面它或许代表着范冰冰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
她不再只是那个在红毯上惊艳的女人,也不只是被争议标签困住的名字,她开始用作品回应外界,用角色表达自我。
真正的回归,不是简单地回到聚光灯下,而是带着更深刻的作品和更强大的生命力在艺术的世界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
对于此事,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转发!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