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美军尼米兹号航母事故真相:菲律宾靠山撤离与中国无关

时间:2025-10-31 09:28:16 来源:游古史 作者:游古史

2025年10月26日,美军“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在南海东北部海域执行“例行巡逻任务”时,突发重大事故:两架舰载机在30分钟内接连坠海,导致航母提前结束部署,急匆匆返航美国本土。这一事件不仅引发菲律宾的恐慌,更在网络上掀起“中国发动神秘电磁攻击”的传言。然而,多方证据显示,事故原因与中方无关,美军在南海的过度军事活动才是根源。



舰载机接连坠海:机械故障与人为失误的双重打击

事故发生于当地时间上午10时15分左右。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完成训练任务后,甲板降落时尾钩未能勾住拦阻索,战机冲出甲板坠入海中。飞行员在最后时刻弹射逃生,仅受轻微擦伤。然而,30分钟后,另一架E-2D“鹰眼”预警机在起飞过程中,左侧发动机突然故障,螺旋桨转速骤降。飞行员试图紧急迫降,但因动力不足,战机失控冲出甲板边缘,坠入南海。机上4名机组人员经救援后全部脱险。



事故发生后,“尼米兹”号立即停止所有飞行作业,启动调查程序,并派遣潜水设备定位坠海战机残骸。美军太平洋舰队当天下午发布声明,确认两起事故,强调“原因正在调查中,无人员死亡”,但未透露具体坐标或技术故障前兆。

提前撤离:安全评估还是逃避责任?

两起事故发生后不到24小时,“尼米兹”号在未完成原定“印太地区巡逻任务”的情况下,突然起航返回美国本土。根据原计划,其部署应持续至12月底,此次撤离提前了两个多月,且未宣布接替航母。



美军太平洋舰队发言人称,提前返航是“基于安全评估与人员休整需求”,称事故对士气及装备状态造成影响。然而,部分美国军事专家指出,“尼米兹”号作为主力航母,仅因两起无人员死亡的坠机事故就提前结束部署,不符合常规操作流程。

菲律宾的恐慌:靠山撤离后的外交危机

此前,菲律宾多次与“尼米兹”号开展联合演习,甚至在事故前一天还进行了“联合巡逻演练”。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曾公开称美军航母为“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尼米兹”号突然撤离后,菲律宾外交部紧急召见美国驻菲大使,要求解释撤离原因及后续安排,但未获明确答复。



“神秘攻击”传言:西方媒体的抹黑与五角大楼的否认

随着航母撤离,“中国动用电磁攻击导致战机坠毁”的传言在网络上扩散。部分西方媒体宣称,事发海域附近探测到异常电磁信号,推测是中国使用“电磁脉冲武器”干扰美军战机电子系统。对此,美国五角大楼明确否认,发言人帕特·莱德表示:“无证据表明事故与外部攻击有关,调查聚焦于机械故障、人为操作及天气因素。”



国际海事组织的航行报告显示,事发当天南海天气良好,无极端风浪或异常电磁活动记录,排除了自然因素或外部干扰的可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称:“中方从未采取所谓‘神秘攻击’,某些势力编造虚假信息,试图抹黑中国形象、制造地区紧张,这种做法不负责任。”

解放军回应:美军过度军事活动是事故根源

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发布声明,指出“美军在南海的频繁军事活动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美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声明提到,近年来美军不断加大舰机部署密度,频繁开展抵近侦察、联合军演等活动,严重干扰南海正常航行秩序,增加了事故风险。



南部战区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10月,美军在南海出动舰机次数超过2000架次/艘次,较2024年同期增加15%,其中多架次战机、舰艇突破“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对中方舰机进行近距离挑衅。声明强调:“美军这种高强度、高风险的军事活动,不仅威胁中方安全,也给自己埋下了事故隐患。”

结语:南海长治久安需摒弃霸权逻辑

此次“尼米兹”号航母事故及撤离事件,再次凸显了南海地区局势的敏感性。美军长期在南海开展高强度军事活动,试图通过强化军事存在彰显“霸权地位”,不仅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也让自身陷入安全风险之中。未来,唯有摒弃冷战思维与霸权逻辑,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才能真正实现南海地区的长治久安。



地区国家应认清“外部势力不可靠”的现实,共同抵制各种破坏地区稳定的行为,携手推动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