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华盛顿白宫玫瑰园,晚风轻拂,高市早苗紧握笔尖,签下了她政治生涯最重的一纸协议。特朗普一边笑着称她是“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一边将那支刻着“美日世纪合作”字样的钢笔递了过去。而她的脸上,既有兴奋,也有一丝藏不住的紧张。

这场被媒体包装得光鲜亮丽的“世纪协议”,额度高达5500亿美元,却在日本国内激起了千层浪。《读卖新闻》头版罕见用了“丧权辱国”四字,东京街头更是爆发了上万人的抗议游行。高市早苗,到底是主动出击,还是被石破茂“坑”进了一个无底洞?
而那个在三个月前辞职的石破茂,离开的那天,嘴角挂着一抹“毫无遗憾”的微笑,现在看来,意味深长。协议的签署,不仅关乎经济账本,更像是一场政治赌局,赌的是国家的未来,赌的是一个领导人能否扛住美国的“交易艺术”。高市,真的接得住这个局吗?
“外交秀”背后的代价,藏不住的从属姿态

高市一上任就急着交出“成绩单”,她想学安倍那套“温情外交”,但效果却完全不一样。原计划是借一次“亲美”操作稳住政权,结果却变成了一场“被安排”的外交秀。
会谈刚开始,她就提起了棒球,说要送特朗普一支签名球棒,还当场提出要提名他去拿诺贝尔和平奖。这一幕被《朝日新闻》直言“有失国格”,社论甚至用了“媚态毕现”这样的词。
但真正让人尴尬的,是她和特朗普搭乘“海军陆战队一号”直升机,共同飞往横须贺基地。这种安排,在外交礼仪上极其罕见。这并非展示亲密,而是暗示主从的格局。特朗普一边晃着脚,一边高调宣称“美日关系史无前例地紧密”,但在这场表演中,高市显得更像是被牵着走的配角。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称她为“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听起来像是夸奖,实则是糖衣炮弹。这种恭维不过是他谈判中常用的“交易开胃菜”。等对方晕头转向时,再丢出一大堆不平等条款。高市以为自己赢了面子,结果连里子也搭进去了。
5500亿的“甜头”,换来的却是“系统性抵押”
这份协议的数字看起来很美,55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听着像是国家经济起飞的引擎。可点开文本一看,几乎每一句都写着“让步”两个字。
协议中涉及AI芯片、量子计算、核能等21个战略项目,但最终管理权却归属美国的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日本企业如三菱、软银,只能跑腿出资,连话语权都没有。

而在利润分配上,更是“吃肉归美国,喝汤都嫌多”。协议规定,前期成本回收阶段利润五五分成,等成本一回本,美方就拿九成。这种模式,被不少经济评论员称为“现代版租界经济”,日本出钱出力,结果却只拿回一把碎银子。
防务方面的内容,也让人看得心惊。日本不仅将防卫费提升至GDP的2%,还承诺每年采购90亿美元美制装备。日本现在的政府债务已经是GDP的2.6倍,继续大撒币的结果就是要么加税、要么砍社保。
在即将举行的美日英三方联合军演中,日本竟要承担65%的费用,甚至还要分摊美军在日本的“存在费”。这让不少网友吐槽,“日本政府已经不是提款机,是美军的银行”。

政治老狐狸的及时抽身,高市的无奈接盘
这份协议,其实早在石破茂任内就已开始谈判。可他一贯谨慎,从不轻易签字。回看他那段时间的发言,总是模糊其辞,最常说的是“绝不能牺牲农业利益”。这与高市接受美国大米进口增加75%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石破茂在多轮会谈中故意拖延,时而要求重新评估条款,时而要求国会额外审议,搞得美国谈判代表频频换人,协议迟迟无法落地。
而他辞职的时机也恰到好处——就在美国加征关税的谈判告一段落、进入协议成型阶段。他一走了之,既避免了背锅,又留下了一个“烫手山芋”。

那抹辞职时的微笑,现在看来,像极了一位老政客的胜利暗号。他知道这份协议风险太高,不想成为历史责任的承担者。而高市早苗,一心想快速立威,结果主动跳进了这个陷阱。
她以为自己抓住了机会,其实是在替人收拾残局。
这场看似双赢的协议,其实是日本国家战略方向的一次深刻转折。不同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只是调整汇率,如今的版本几乎涵盖了产业、金融、防务、数字主权等所有核心领域。过去是经济失衡,现在是系统性依赖。

那支作为礼物送出的高尔夫球杆,本是象征“安倍外交”的温情,但如今更像是日本对美外交彻底失衡的纪念品。
当前这种极度不对称的“同盟”,表面稳定,实则暗藏风险。日本国内七成民众明确反对这份协议,东京的抗议人群还在扩大。街头传出的愤怒口号,已不再是简单的“反美”,而是对政府决策的深刻质疑。
当“盟友”的定义变成了“附庸”,日本未来的方向,是稳定保障,还是更大动荡的序章?
信息来源:高市早苗在安倍影子下拉拢特朗普:“不平等条约”与前途未卜的稀土协议——澎湃新闻2025-10-29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