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台湾问题时,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两种选择:拖延或开战,似乎没有其他可行的路径。然而,实际上存在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无需破坏一切,甚至可能避免军事冲突。国民党几十年来手中握有这张潜在的“王牌”,却未曾充分利用。

故事始于1949年,蒋介石带领国民党退守台湾,并训练军队意图反攻大陆。然而,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限制了蒋介石的行动。随后,1954年和1958年,两岸发生了两次危机,金门炮战持续良久,双方发射了近五十万发炮弹,但最终结果仍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华盛顿签署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使得两岸从此断绝了直接联系。

蒋经国掌权后,台湾经济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政治上,两岸关系却愈发僵硬。1979年,大陆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中国人停止冲突,实现“三通”,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然而,蒋经国的回应却是“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筑起了一道高墙。直到1987年,他病重之际,那些跟随他来到台湾的老兵上街要求回家,他才允许他们绕道探亲。第一批人回到大陆,与亲人相拥而泣,但政治上的隔阂依然存在。

两岸关系最融洽的时期是马英九执政的八年。从2008年起,基于“九二共识”,两岸停止了争吵,开始合作,签署了ECFA,即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台湾的水果和石斑鱼得以卖到大陆,大陆游客也纷纷前往台湾旅行,“三通”在三十年后终于实现。一时间,大家似乎都认为统一近在眼前。

然而,马英九的政策是“不统、不独、不武”,他选择了拖延。他试图从大陆获得经济利益,同时又害怕岛内的批评。就这样,统一被一再推迟。直到2016年,国民党下台,这个机会也随之消失。
机会都错过了,现在局势紧张,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其实,办法一直存在。这个方案并不新颖,它就藏在台湾的法律之中。台湾1947年的宪法第四条规定,领土包括“固有之疆域”,这个疆域指的就是全中国。后来,他们的“增修条文”第一句也明确说:“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
国民党是否明白这一点?他们的法律实际上已经承认台湾和中国大陆是一个国家,只是处于统一前的状态。因此,如果国民党重新执政,他们可以利用在“立法院”的席位通过决议,确认回归“一中”框架,而无需进行全民公投或修宪。

如果国民党这么做,台海局势将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放军还需要全面开战吗?可能不需要。大陆2005年的《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已经列出了三种非和平情况。如果台湾当局启动统一进程,而岛内的分裂势力用武力阻挡,那就会导致分裂。那时,解放军出手就不是入侵,而是应合法当局请求,维护国家主权。

在国际上,这一做法也是合理的。1971年,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已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代表,明确表示中国只有一个。德国统一时,东德议会也是通过投票加入西德基本法,各国都接受了这一结果。

如果这条路走通,可以设置过渡期,像澳门回归那样。经济上,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可以与中国市场深度结合,ECFA未完成的部分也可以继续推进。社会上,两岸故宫文物可以联合展览,从福建到台湾的桥梁或隧道计划也可以付诸实施。

国民党是否知道这个方案?目前尚不清楚。但2025年10月,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已经表态,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并批评台湾购买武器是浪费。大陆国台办也回应称,在这个基础上,一切都可以谈。
这张牌一直在桌上,“法理回归”方案是国民党的家底。他们选择用它,还是让它闲置,将决定一切。如果走对路,可能和平实现统一;如果继续犹豫,结果就可能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