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中巴贸易风波:180万吨大豆订单取消后,巴西反倾销调查与中方回应

时间:2025-11-05 14:25:03 来源: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作者: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最近,中巴贸易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波:中国刚暂停进口180万吨巴西大豆,巴西便迅速宣布对中国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一“大豆换无纺布”的操作,表面看似贸易摩擦,实则深刻暴露了全球供应链博弈的新逻辑——谁才是真正的“离不开谁”?



一、巴西粮商的“涨价梦”:中国买家果断行动,180万吨订单戛然而止

这场风波的起点,要从大豆说起。近年来,巴西凭借中国市场,一跃成为全球大豆出口的“领头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中国将原本给予美国的订单转向巴西,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量直接翻倍,占据中国进口量的60%以上。这一局面让部分巴西粮商产生了错觉:“中国缺了巴西大豆,恐怕得饿肚子吧?”

于是,他们开始集体抬高价格。今年巴西大豆到岸价一路飙升,中国加工企业一算账,每吨竟要倒亏50元!中粮等巨头忍无可忍,果断暂停了12月至明年1月的180万吨订单——这笔价值近12亿美元的订单,相当于让巴西豆农少赚了80多亿人民币。

更令巴西尴尬的是,中国订单并未消失,而是迅速转向了阿根廷。阿根廷刚宣布取消大豆出口税,中国买家便在48小时内锁定了数百万吨订单,到岸价比巴西便宜30-40美元/吨。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见状,急忙将全年对华出口预测从1.1亿吨下调至9500万吨,并不得不承认:“为了短期利润,我们丢了长期信任。”

巴西为何敢如此涨价?说到底,是误判了两点:一是认为中国在巴西投资的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跑不了”;二是以为中国对价格波动毫无办法。然而,中国早已制定了“B计划”:近年来新增了乌拉圭、巴拉圭等3个进口来源国,大豆进口版图已扩展至15国,储备粮足以支撑3个多月。饲料企业也提前用棉籽粕、菜粕替代豆粕,进口依赖度大幅降低。



二、无纺布反倾销调查:巴西的“报复”行动,更显底气不足?

大豆订单取消后不久,巴西便宣布对中国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23个税号的产品。这一时间点极为敏感——调查申请虽于4月30日提交,却偏偏等到大豆订单暂停后才公布,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报复”意味。

无纺布领域,中国是全球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产量占全球40%以上,广泛应用于医疗防护、纸尿裤、农业覆盖膜等多个领域。巴西本土产业虽抱怨“受到冲击”,但问题实则出在自己身上:工业竞争力薄弱,成本居高不下,与中国产品的“倾销”根本不沾边。

巴西选择无纺布作为“反击”目标,实则是“柿子捡软的捏”:不敢动大豆这一命脉产业,只能挑无纺布这种小众商品施压。然而,这一举动反而暴露了其底气不足——真要撕破脸,中国手中的反制牌多的是。巴西每年对华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大豆就占60%以上;而中国对巴西出口的工业品,替代选项众多。

更尴尬的是,巴西民众可能要为这场“报复”行动买单。中国无纺布不仅价格低廉,医疗级产品的技术还领先全球。若调查导致进口减少,巴西医院的防护服、老百姓的纸尿裤都可能面临涨价。有巴西网友吐槽:“为了帮豆农出气,却要让我们多花钱买尿不湿?”



三、中方态度:市场行为与规则底线,两者不可混淆

面对巴西的“连环操作”,中国方面的回应显得冷静而坚定。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企业暂停订单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反倾销调查必须遵循WTO规则,不得搞贸易保护主义。

这一表态直击要害:大豆订单转移的核心是价格谈判未达成一致,与政治因素无关;反倾销调查若程序不公,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迅速启动应对机制,准备收集证据应诉——毕竟,按照WTO规则,反倾销调查需证明“存在倾销”且“造成实质损害”,巴西想随意扣帽子,绝非易事。

说到底,中巴贸易的底色是“互补共赢”:中国需要巴西的农产品,巴西则需要中国的工业品和投资。巴西若将这种关系视为“博弈筹码”,最终只会自食其果。最近,已有巴西粮商悄悄下调大豆报价——毕竟,比起面子,保住中国市场更为重要。



四、全球启示:供应链时代,“垄断梦”该彻底醒醒了

这场“大豆与无纺布的博弈”,为所有国家敲响了警钟:在供应链深度融合的今天,谁也别想靠“垄断地位”拿捏别人。巴西的教训尤为深刻:将单一市场依赖视为“王牌”,最终只会被市场反噬。

中国这些年积极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并非为了“卡别人脖子”,而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就像家里备着应急食品,不是盼着停电,而是真停电了不至于手忙脚乱。对巴西而言,与其搞“报复性调查”,不如踏踏实实把价格降下来,修复信任——毕竟,中国市场的大门一直敞开,但机会不会永远等着谁。

目前,巴西部分粮商已开始悄悄降价,无纺布调查仍在走程序。这场博弈的结局尚未揭晓,但信号已十分清晰:贸易不是“零和游戏”,合作才能长久。若总想占便宜、搞小动作,最终只会被市场“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