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张晓玲
当新能源汽车赛道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中国车企最大规模IPO横空出世。11月5日,赛力斯正式登陆港交所,以131.5港元/股顶格定价完成募资约140亿港元,不仅刷新中国车企IPO规模纪录,更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规模车企IPO案例。
这场资本盛宴的底层逻辑,源于赛力斯在高端市场的颠覆性突破。问界M9/M8系列上市两年即跻身新势力顶流,累计交付量突破25万台,连续18个月蝉联50万级豪华车型销量冠军。这款直接切走BBA核心利润蛋糕的现象级产品,推动赛力斯毛利率从2023年的7.2%飙升至今年三季度的29.5%,前三季度净利润达53.1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中泰证券数据显示,问界高端车型销量占比从2024年的36.5%跃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65.5%,直接终结了BBA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这种市场表现不仅让赛力斯市值一度突破2200亿港元,更使其在港股汽车板块中仅次于比亚迪,形成「港股双雄」新格局。
华为的深度绑定无疑是赛力斯崛起的关键推手。从技术赋能到渠道共享,华为智选车模式为赛力斯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但这份「甜蜜依赖」也暗藏隐忧:2022-2024年,赛力斯向华为的采购额从58亿元激增至420亿元,占公司总采购额比例突破30%。为巩固合作关系,赛力斯更斥资115亿元入股华为引望10%股权,形成「技术+资本」的双重绑定。
然而,随着华为「五界」生态扩张,赛力斯正从「独子」变为「长子」。享界S9和尊界S800等新品牌的入局,客观上稀释了资源集中度。这种变化促使赛力斯加速独立进程:今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达159.9亿元,是研发费用的3.2倍,显示其正通过大规模市场投入构建自主品牌势能。
此次IPO募资的70%将投向核心技术研发,包括升级「魔方」平台架构、强化智能驾驶算法与鸿蒙OS座舱系统、开发下一代电驱技术。这种技术投入方向,与赛力斯今年10月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签署的具身智能合作协议形成战略呼应——通过布局智能机器人赛道,赛力斯正尝试复制特斯拉从汽车到生态的迁移路径。
选择港股作为上市地,背后是全球化战略的深谋远虑。招股书明确指出,港股开放的市场估值体系将支撑其东南亚及中东市场拓展,同时降低对A股融资渠道的依赖。这种布局与问界品牌出海节奏高度契合,目前其海外销售网络已覆盖12个国家,计划三年内进入30个海外市场。
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美元,是当前全球前20大车企总收入的两倍。赛力斯选择此时切入具身智能赛道,既是对冲汽车业务增长瓶颈的战略选择,也是构建技术护城河的关键布局。中信证券测算,凭借车规级降本能力和主机厂背书,赛力斯在机器人赛道的净利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45%,远超传统汽车零部件行业12%的增速。
但这条转型之路充满挑战。西南证券指出,参照特斯拉机器人发布会后市销率跳升50%的案例,赛力斯需在技术研发与商业落地间找到平衡点。张兴海的豪赌能否成功,不仅关乎企业命运,更将为中国车企提供从技术依附到生态主导的转型范本。
当港股铜锣声响起,赛力斯正以资本为杠杆,撬动一场关于未来产业主导权的争夺战。这场战役的胜负手,既在于技术自主的突破速度,也取决于全球化布局的深度与广度。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机器人两大万亿赛道的交汇点上,中国车企的转型样本正在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