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2岁的患者,在早起后突然感到手指麻木,起初他并未重视,以为是睡觉时压到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麻木感愈发明显,甚至出现了活动障碍。直到这时,患者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前往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脑梗死。
确诊后,患者感到难以置信,认为自己才42岁,怎么可能这么年轻就患上脑梗?然而,事实上,近年来脑梗的发病年龄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三四十岁就患上脑梗的人并不少见。
脑梗之所以出现年轻化趋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像这位42岁的患者,他吸烟、酗酒、熬夜、暴饮暴食、久坐不动,这些坏习惯一个都不少。试问,有这么多坏习惯,又怎么可能不患上脑梗呢?
脑梗死,俗称“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肢体无力、说话困难或头晕目眩等症状。这种疾病是由于脑血管被血块堵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引发的。
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容易导致脑血管粥样硬化。你可以想象,血管里的垃圾多了,就像河道里的淤泥一样,时间长了就会让血管变得越来越狭窄,甚至完全堵塞血管。
那么,如何预防脑梗呢?研究发现,不易脑梗的人,基本都有以下6个习惯,你有吗?
第一,低盐低脂饮食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直接影响到脑血管的健康。长期高盐饮食,会让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加剧脑血管的狭窄。长期高脂肪饮食,则会导致血脂升高,让血液变得更加黏稠,同样会增加脑血管狭窄的风险,诱发脑梗。
低盐低脂饮食,则能让血压和血脂控制得更好。远离了这两种高危因素,脑梗的风险自然会明显降低。
第二,坚持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人在运动的时候,血液循环速度会更快。长期坚持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脑梗的风险。
此外,坚持运动还能起到瘦身的作用。肥胖者患上脑梗的风险会更高,相反,如果体重控制下来,那么就能明显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
第三,爱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不仅能促进肠道的蠕动,缓解便秘,还能吸附肠道里的脂肪,从而降低血脂。血脂下降了,血液黏稠度降低了,血液循环好了,自然脑梗的风险也降低了。
第四,爱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坚持喝水,非常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喝水时,水被吸收进入血管里,可以直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此外,坚持喝水还能促进身体里代谢废物的排泄,这些都有利于血管的健康。
第五,定期体检
40岁以后,患上脑梗的风险就会明显上升。因此,从40岁开始,就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那么,究竟要做哪些筛查呢?40岁以后,要注意筛查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因为它们的升高与脑梗息息相关;要注意筛查血压,在我国,每3个成人里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还要注意筛查颈动脉超声检查。
第六,远离烟酒
长期吸烟酗酒的人要小心了,因为这两种都是脑梗的高危因素。要想脑血管更好,就一定要远离烟酒这些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