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9月15日罗永浩针对西贝事件发声后,便未再对此事发表过更多言论,但这场风波却远未平息。
9月19日,备受瞩目的餐饮行业大会“餐饮之光”在成都盛大举行。然而,在出席嘉宾名单中,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和华与华老板华杉的缺席,却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
作为此次大会的发起人和主持人,刘仪伟一上台便提到了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争议。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餐饮行业出现了一些特别的问题,甚至有一些餐饮创始人不能莅临我们大会。但只要得到利益的是我们广大的消费者,这事儿就没错。对与错,留给法律去裁判;得与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餐饮人的心中。”
刘仪伟的这番话,虽然铿锵有力,但仔细想来却略显片面。法律是约束的底线,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这种关乎消费者健康的大事上,更是不能有丝毫的妥协和左右横跳。餐饮人的底线,应该是从业者的良心和责任感。
信良记董事长的讲话则更为直白。他直接上台与罗永浩“叫板”,指责罗永浩不负责任的表态对中国的食品产业、餐饮行业、实体经济的消费振兴以及广大消费者长期的真正利益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践踏。他还邀请罗永浩和消费者代表一起在公开场合交流,以正视听。
已经宣布放弃追究西贝责任的罗永浩,恐怕看到这些言论又要坐不住了。而西贝老板贾国龙虽然未能亲临现场,但其气势和排面依旧不减。
在这次行业大会的宣传视频里,贾国龙与餐饮同行们一同出镜,西贝更是打头阵。北京南城香、烤匠、N多寿司等20多位餐饮品牌创始人也纷纷亮相,他们喊着统一的口号——“我们都在,我们还在”。这既表达了他们的团结一致,也彰显了他们的自信与坚定。
“我们都在”意味着他们很团结,一致对外;“我们还在”则说明他们很自信,认为当下的舆论影响只是暂时的,他们仍在正常营业。
然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种自信却更像是一种挑衅。9月15日,相关行业协会还专门为西贝发了文件,名为“关于助力西贝的发声公告”,总结起来就是西贝的服务好、品质稳定,是地方纳税大户,给各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于东来也曾发文感谢西贝让他找到了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但“相对”这个词用得颇为精妙,既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水平,又突出了西贝的与众不同。不过,他很快又删了这条动态,并把账号设置了私密。
此刻的贾国龙似乎还不想结束这场“战斗”,他像个打输了架的孩子,呼朋引伴壮大声势,来为自己出气。但事实的发展并不是他一个人能控制的。温州某商场的西贝餐厅就发生了顾客投诉有人用餐厅里的公筷喂狗的事件。而工商年报显示,西贝总员工17000人,实际缴纳社保人数却只有5082人,缴纳比例不到30%。
贾国龙指责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想把所有锅都甩到老罗身上。但实际上,罗永浩最开始吐槽的那条微博,经过了这么多天的发酵,目前转发也才只有几百条。如果不是贾国龙自己一系列的操作,这件事早就熄火了,不会轰动至此。
贾国龙上来就硬刚叫板,并不是因为他有多自信或者不懂互联网。首先,他的本意是想抓住这次热点的,甚至专门做了“老罗菜单”,开放后厨。只是后来实力不允许,宣传没做成,热点反而变成了危机。
另外,作为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平时听得都是恭维话,已经听不进去任何批评的话了。所以,他看到罗永浩的吐槽后,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而是恼羞成怒的反击。
直到现在,在贾总的心里,这并不是一场公关危机,而是自家被羞辱被冒犯的战斗。所以他号召18000名员工和他一起回击,不光号召自家员工,他还呼朋唤友,联合好友、同行等等,一起同仇敌忾。
贾老板脱离一线已经快10年了,或许已经忘了“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反而认为“顾客虐我千百遍”。希望餐饮行业的老板们能够明白,拉帮结派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消费者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