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余晖
11月4日至5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深入日照市、临沂市开展钢铁产业调研,并主持召开提质升级专题座谈会,为山东钢铁产业突围明确方向。
他强调,要“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钢铁产业提质升级路径,打造全国领先的先进钢铁产业基地”。同时,他提出要高质量编制山东省“十五五”钢铁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实地调研:深入一线掌握产业实情
4日,林武先后走访山钢日照公司、日照钢铁、日照宝华新材料及山钢永锋临港项目,实地考察企业生产流程、技术创新及环保措施,详细了解钢铁产业当前发展状况。
5日上午,林武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省发改委、省工信厅及日照、临沂两市汇报,并与山钢集团、青岛特钢、石横特钢等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共商产业升级路径。
行业背景:钢铁产业面临转型阵痛
钢铁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国家综合实力。数据显示,我国钢产量从1949年的15.8万吨跃升至2023年的10.19亿吨,连续二十余年稳居全球首位。然而,当前行业正经历深刻调整:
内部挑战:房地产等传统用钢需求收缩,基建拉动作用减弱,尽管汽车、造船等领域需求增长,但难以弥补缺口。行业陷入“以价换量”竞争,环保与“双碳”目标进一步加大压力——国家要求2025年前80%以上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外部压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摩擦频发,钢材出口面临不确定性。2024年行业利润同比减少42.6%,亏损面扩大。
政策助力:国家出台稳增长方案
为应对挑战,今年8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严禁新增产能、实施产量压减”与“高端特钢研发、大宗产品质量升级”双轮驱动,力争未来两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
山东优势:传统钢铁大省的突围底气
作为钢铁工业大省,山东产业基础雄厚,规模企业众多。今年2月数据显示,全省现有17家钢铁冶炼企业,粗钢产能约8000万吨,居全国第三。去年印发的《山东省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金融、人才保障,推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加速落地。2024年,全省钢铁产业实现粗钢产量7272.8万吨,营业收入3312.66亿元,利润总额15.45亿元。

明确方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路并进
调研期间,林武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新要求”,并明确山东钢铁产业突围的五大重点:
做强产业基地:狠抓项目推进、延链强链及企业培育,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技术攻关、标准引领及产量调控,推动产品向高端延伸。
推进绿色转型:加快设备更新,发展低碳冶炼工艺,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数智赋能:加速“人工智能+钢铁”融合,提升企业综合效益。
开拓内外市场:挖掘消费潜力,扩大有效需求,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此次调研为山东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引领下,山东正以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数智赋能的全新姿态,迈向全国乃至全球钢铁产业竞争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