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德专家解读:歼-20S伴飞歼-36,挂载吊舱或为反六代战术演练

时间:2025-11-12 04:58:31 来源:啸鹰评 作者:啸鹰评

近期,德国军事专家鲁普雷希特注意到,中文互联网上流传出疑似第六代战斗机试飞的画面。尽管该画面已存在一段时间,且当前第六代战斗机已进入高频试飞阶段,改进型原型机也已首飞,但仅凭这些画面仍难以深入分析其具体性能。



然而,伴飞第六代战斗机的歼-20S挂载情况却引发了关注。编号为2035的黄皮歼-20S在执行伴飞任务时,并未以隐身状态飞行,而是在机翼下方挂载了一对吊舱。该吊舱的光学窗口外形与军团吊舱颇为相似,不禁让人猜测,歼-20S是否在训练如何对抗第六代战斗机?



歼-20S翼下的吊舱头部为透明的半球玻璃罩,外形与军团吊舱高度相似。这种相似的外形往往意味着相似的功能定位,因此该吊舱很可能与美国的军团吊舱类似,用于强化红外感知能力。但问题在于,中国空军是否真的需要这种类似军团吊舱的装备?



IRST(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能够通过探测空中的温度异常,如战机尾喷口的高温废气或高速飞行时产生的红外热信号,实现被动探测。由于不需要启动雷达,IRST不会散射雷达波,从而大大降低了对手通过雷达反向锁定本机的概率。此外,红外信号无法被干扰,使得IRST在对付隐身飞机和电子战机时具有显著优势。



美国对自己的雷达系统颇为自信,因此美式飞机普遍未配备IRST。然而,随着中国五代机开始批量服役,美国空军和海军逐渐认识到IRST系统的重要性,并开发了军团吊舱这种外置IRST系统,以增强美机的红外感知能力。



但对于中俄现役战机而言,IRST系统已是标准配置。歼-10、歼-11、歼-15、歼-16以及苏-27、苏-30、苏-33、苏-34、苏-35和米格-29、米格-35等均配备了IRST系统。而歼-20和歼-35则搭载了升级版的IRST系统,即EOTS与EODAS系统,因此无需外挂红外探测吊舱。



既然中式四代战斗机都无需挂载军团吊舱类似物,那么歼-20S挂载的IRST吊舱是否另有深意?考虑到第六代隐身战斗机在隐身性能上更加登峰造极,机翼数量减少至一对,且取消了垂直尾翼,全向隐身的可探测面积极小,雷达探测难度剧增。



在现有雷达系统难以有效探测第六代战斗机的背景下,空战逻辑似乎回到了冷战初期,双方均难以通过雷达发现对方,雷达弹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然而,隐身战机仅实现了光学隐身,尚未出现光学隐身和红外隐身技术。因此,强化红外感知系统成为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歼-20S挂载IRST吊舱伴飞歼-36,可能意味着成飞认为歼-20S的雷达系统无法在较远距离上有效探测到歼-36。为了保障对歼-36的有效追踪,歼-20不得不在机翼下方挂载IRST吊舱,以实现双目甚至三目跟踪。



如果这一配置效果显著,那么未来歼-20战斗机在美国六代机服役后,侧弹舱里装的可能就不是格斗弹,而是红外吊舱了。基于这一推测,沈六代战斗机侧面的短舱除了可能是激光武器吊舱外,也有可能是IRST吊舱。这一猜测在逻辑上颇为合理。



在此背景下,那张不知何时拍摄的歼-20伴飞歼-36的照片,究竟是歼-20S伴飞歼-36,还是歼-36陪歼-20S练习五代机与六代机的对抗,已难以分辨。但这并不重要。尽管五代黄皮歼-20S伴飞六代黑皮歼-36看似有些不对劲,但提前探索反六代机战术,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诚然,美国六代机的进展缓慢,但防患于未然总是必要的。趁着中国空军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在美六代服役之前,提前摸索反六代机的战术,无疑是一个明智且必要的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