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李岩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知名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江孜县(海拔约5500米)举办了一场名为《升龙》的艺术烟花秀,却意外引发了关于环保问题的激烈争议。21日,始祖鸟与蔡国强工作室分别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致歉信,但海内外版本的内容差异却进一步加剧了舆论风波。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同日,始祖鸟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也发布了英文致歉信,但内容与国内版本存在显著差异。
在国内发布的致歉信中,始祖鸟表示,将更加专业地评估艺术表达的边界,对自然保持更谦卑的态度。公司承诺在政府监管下,配合团队复核项目的生态影响,邀请第三方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始祖鸟还表示将推进藏地环保计划与文化公益项目。
国内致歉信截图
相比之下,海外版致歉信则简短许多。始祖鸟表示,对在青藏高原举办烟花表演深感遗憾,认为此行为与品牌的环保价值观及期望不符,并郑重致歉。同时,海外版还提到“正与相关艺术家和中国团队沟通,调整工作方式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海外致歉信截图
部分网友对始祖鸟的致歉表示不满,认为其“不够诚恳”“内外有别”。文中提到的“与中国团队沟通调整工作方式”更是被质疑有“甩锅”的嫌疑。
9月21日凌晨,日喀则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云端珠峰”发布情况通报称,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据广州日报报道,植物科普博主、植物学博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顾有容表示,尽管燃放区并不在红线范围内,可能只是高原上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山坡,但这也并不代表它不重要,因为整个青藏高原都是一个环境脆弱区。
顾有容指出,燃放地所在区域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山草甸地貌。高山草甸的土壤非常薄,地表只有10厘米左右、薄薄的一层草毡层,非常脆弱。烟花秀产生的噪声、粉尘、外包装等废弃物,尤其是彩色粉,虽然主办方称是生物可降解材料,但在青藏高原低温少雨的环境下,分解速度会大大降低,外来物质可能过了几年还存在,从而加重生态负担。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植物学博士顾垒也表示,烟花秀的布置和施工过程本身就已经有大量人为行为,燃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几乎不可能被完全移走。此外,爆破还可能破坏植物的生长周期,对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的影响更为严重。
针对争议,主办方曾解释称,《升龙》艺术项目所选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并在国际奥委会及日本、美国、欧洲等多地的燃放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本次燃放等级为V级(最低风险等级),噪声与光污染均远低于夜间焰火,避免了对环境和公众的额外干扰。
主办方还强调,在生态保护层面,项目团队制定了“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方案:燃放前已将牧民牲畜转移至安全距离,并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并对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确保不留生态隐患。
据新京报报道,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称,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目前来看,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后续也会持续观察。
2025年9月19日,蔡国强团队在一处山脊上点燃三幕烟花,形成腾飞的龙形景观。据官方报道,这一烟花秀作品象征东方龙文化中的“吉祥”与“生生不息”精神。
烟花秀现场 网络视频截图
现场观众吴女士表示,表演于9月19日下午4点半开始,5点一刻结束,整个过程不到一小时。她站在距离爆破点1000多米的另一座山上拍摄视频,觉得相比于普通烟花,这场烟花秀的声音和气味不是很大。但她也表示,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住在这座山里的小动物可要倒霉了”。
摄影师陆女士也在现场,她表示当时站在距离爆破点约500米的位置,烟花持续时间非常短,整个燃放过程不超过5分钟。
此次艺术活动是始祖鸟发起的探索高山文化系列项目“向上致美”的第三季。此前两季的活动则分别在香格里拉、南迦巴瓦等地进行。品牌的宣传文章曾这样写:“始祖鸟来自高山,秉承户外基因,专注与自然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此次烟花秀却引发了关于品牌理念与实际行动是否一致的质疑。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表示,此次烟花秀让她“大跌眼镜”。在她看来,户外品牌的目标人群是热爱自然的人,但该行为却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与户外品牌倡导的自然保护理念背道而驰。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追求艺术表达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