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业足球俱乐部,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拆东墙补西墙”的运营模式,以及实力球员的持续外流。长春亚泰的遭遇,正是这一困境的典型写照。2025赛季,亚泰提前一轮降级,尽管前任主帅谢晖难辞其咎,但将全部责任归咎于他,显然有失偏颇。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亚泰俱乐部资金链的彻底断裂,仅靠政府临时输血勉强维持运营。

哪支球队若失去7名主力,实力都将大幅下滑,亚泰亦不例外。资金困境早在本赛季初便引发连锁反应,祖伊、塞鸟、汪晋贤、廖承坚、崔麒、张宇峰等7名主力相继离队,或因合同到期,或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俱乐部资金有限,只能引进一些边缘球员补充阵容,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长期徘徊在积分榜末尾。

《足球报》在评论亚泰俱乐部的资金窘境时,用“寅吃卯粮”一词来形容其运营状况。俱乐部不得不用2025年的运营资金来填补前年的债务,否则连联赛准入都无法通过。如今球员们都很现实,不再相信俱乐部画的“大饼”,欠薪就不签字。亚泰无奈之下,只能挪用2025赛季的运营资金来补齐上赛季的工资,这无疑是“饮鸩止渴”,最终导致了降级的恶果。

吉林省政府对亚泰的扶持可谓不遗余力,4000万元的扶持款及时到位,为俱乐部解了燃眉之急。主帅苏亚雷斯也尽力了,但在夏窗期间,由于财务状况和保级形势的双重压力,一些心仪的球员如方昊、陈蒲等人婉拒了邀请。最终,亚泰只能租来彭欣力、艾菲尔丁、周俊辰等人,实力提升有限。

中超联赛中,东北球队少了一个亚泰,却多了一个辽宁铁人。值得一提的是,亚泰出走的七大主力中,大连英博却引进了表现最差的崔麒。崔麒刚加盟大连时曾表示:“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来到大连英博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新开始,希望能帮助球队打好每一场比赛。”然而,本赛季崔麒仅为英博出场5次,且全是替补,表现远未达到预期。

亚泰若想重整旗鼓,重返中超,首先需保持一个稳定的财政环境。个别外援和潜力年轻球员的流失已成定局,但球队仍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对于大连英博而言,边路补强势在必行,若想引进亚泰的“太子”级球员,需先下手为强。这里所说的亚泰“太子”并非贺一然,而是更具潜力的玄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