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全运会马拉松的硝烟尚未散尽,2025年南京马拉松的战火已熊熊燃起。尽管赛场汇聚了丁常琴、王敏等贵州名将,以及朱卿、黄菲等大众精英跑者,但所有目光最终聚焦于一位首次挑战全马的选手——郑小倩。这位29岁的中长跑名将,以2小时29分07秒的惊艳成绩,不仅斩获国内女子冠军,更将10万元奖金收入囊中。
首马即巅峰:229成绩背后的硬实力
两周前刚在北京马拉松全力完赛的丁常琴,此次以2小时33分16秒获得亚军,赛后坦言“恢复速度确实不如年轻人”;连续作战的朱卿以2小时34分44秒位列第三;杭州跑圈姐妹花中的唐晓芳则以2小时35分25秒刷新个人最好成绩(PB)。这场赛事再次印证:国内女子马拉松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体制内选手缺席,大众赛道格局生变
回溯2024年南京马拉松,李芷萱、白丽等体制内高手的参赛曾让大众选手站台难度陡增。彼时李芷萱以2小时26分打破赛会纪录夺冠。然而今年赛事与全运会“背靠背”举办,33位体制内选手刚在深圳完成全运会首项大考,再战南京已不现实。尽管如此,丁常琴、王敏、李春霞等退役选手的参赛,仍让赛事保持高水准竞争。

从场地赛到马拉松:郑小倩的转型之路
与丁常琴等“根正苗红”的马拉松选手不同,郑小倩的竞技生涯始于场地赛中长跑。在浙江队效力期间,她主攻1500米项目,两次征战全运会:2017年天津全运会因意外碰撞错失目标,2021年西安全运会终于斩获铜牌。退役后攻读研究生的她,于2024年成为浙江化工大学体育教师,并开始尝试路跑赛事。过去一年,她通过10公里(PB 33分11秒)、半马(PB 1小时12分56秒)等赛事积累经验,最终推算出全马破230的可能性。

科学备战:高原特训与“私兔”护航
为备战南京首马,郑小倩在过去三个假期三度赴高原训练,今年暑假更驻扎80天,月跑量维持在500-600公里。比赛当日,尽管10℃起跑气温持续攀升,她的学生作为“私兔”全程陪伴:起跑阶段抑制追赶冲动,半程后调整呼吸节奏,最终帮助她以稳健策略完成比赛。最后3公里的艰难时刻,这位场地赛出身的选手甚至通过呐喊释放压力,直至冲线。


专业底蕴与大众赛道的碰撞
严格来说,郑小倩并非纯粹的“大众一姐”——其十余年体制内训练经历赋予她扎实基础。正如黄菲所言:“专业选手从小系统训练,速度能力、心肺功能与肌肉力量更突出,后期通过堆跑量就能快速提升耐力。”这种优势在朱卿身上同样体现:尽管她与郑小倩在扬州半马有过交锋,但坦言“冲刺速度与绝对实力存在差距”。

未来展望:专业选手涌入加剧竞争
随着粤港澳全运会马拉松及后续场地赛事落幕,更多像郑小倩这样的专业背景选手将涌入大众赛道。朱卿对此保持理性:“压力不仅来自体制内选手,更源于整体进步速度。‘00后’新人的涌现让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关键在于谁能进步得更快。”这场南京马拉松,或许只是专业与大众融合竞争的序章。

刚在十月登顶奖金王的黄菲,此次南马以2小时50分完赛。她将后半程视为“半马强度训练课”,坦言:“体制内选手的基础训练更全面,大众跑者需加强力量训练以降低受伤风险。”这种观点,或许正是中国马拉松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

比赛中的朱卿(右一)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WR China Team
设计:小春
图片:赛事官方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womenrunni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