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跨省马拉松:解锁长三角农业创新协同发展新路径

时间:2025-11-19 04:02:27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 作者:第一财经资讯

一条跨省马拉松赛道,究竟能串联起多少农业创新地标?当运动激情与科技力量碰撞,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11月16日,承业建设·2025平湖金山半程马拉松在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鸣枪开跑。近3000名跑者踏上的不仅是一条连接浙江平湖与上海金山的跨省赛道,更是一条贯穿长三角农业科技前沿阵地的“产业考察路线”。


赛事背后的协同共兴密码

这场赛事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共兴”的生动注脚。跑者们从浙江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出发,沿途见证的不仅是竞技体育的活力,更是区域合作背景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长。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作为长三角农业科技走廊的核心节点,正通过“上海研发+平湖转化”的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创新要素集聚。


生态科技:跨区域协作的典型样本

成立于2021年的沐璟生态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是长三角资源互补的典型代表。这家从上海延伸而来的生态技术研发企业,将核心研发和销售团队留在上海,而在平湖打造了目前最大的培育基地。公司总经理王丰毅透露:“平湖的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让我们培育的‘种植毯’(活性沉水草皮)得以快速辐射浙江、上海和江苏市场,为水生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方案。”

这种“双城记”模式正显现出强大生命力。沐璟生态科技在平湖的负责人牟鑫表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跨区域业务增长显著。目前团队正聚焦区域联动筛选优质水生植物,以实现更高效的生态修复效果。

智慧农业:数据驱动的产业变革

浙江后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迁入,为农业数字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京东方智慧农业板块的全资子公司,其核心团队2023年从上海来到平湖,专注于系统研发和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总监张莎介绍,他们研发的智能算法系统已应用于全国40多家工厂,通过精准控制种植环境,可节省人工30%,产量提升20%以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后稷智能沉淀的200多亿条农业数据已形成数据产品,通过上海数交所进行交易。其推广的“共富大棚模式”更带来显著社会效益——在距离基地3公里的山塘村,该模式落地一年来,预计新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解决6-8人长期就业。


技术赋能: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嘉兴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科技重新定义草莓种植。通过悬挂式栽培技术,其种植密度达到传统模式的两倍以上。公司董事长尹淑萍博士带领团队,从试管苗培育开始,经过三年半“三级脱毒”过程,使成品苗成活率超过95%,产量提升30%。投资2亿元建成的研发中心,已成为长三角草莓产业的“心脏”,年产400万株优质种苗辐射全国14个省市。

平湖星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水稻全产业链项目,则展示了机械化服务的强大潜力。该中心配备110台农机设备,实现从智能催芽到粮食烘干的全链条机械化服务。项目不仅让村集体每亩土地流转收入年增200元,更帮助种粮大户每亩年增收250元。

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之路

这些企业的发展轨迹,清晰勾勒出跨区域合作逻辑:以上海的科技、人才与市场为“大脑”,以平湖的空间、政策与农业基础为“躯干”,实现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后稷智能的数据产品交易、佳莓农业的种苗辐射全国,都是这一红利的具体体现。

官方数据印证了这条合作路径的成效:2024年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实现生产总值25.22亿元、增长6.5%,其中农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速达4.5%。当马拉松跑者用脚步丈量这片热土时,他们见证的不仅是体育盛事,更是一个区域协同创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