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票房奇迹,年轻人重返影院观影热潮

时间:2025-11-20 02:39:11 来源:后浪电影 作者:后浪电影


最近,日本民众因两件“大事”陷入了狂欢。一是棒球队洛杉矶道奇在大谷祥平的率领下夺得世界大赛冠军,二是动画片《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袭》(以下简称《无限城篇》)在全球斩获近7亿美元票房。

将大谷祥平比作姚明,将《无限城篇》类比《哪吒》,便不难感受到这两件事的振奋人心。《无限城篇》不仅创造了票房奇迹,更正在推开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大门。

上映首日,《无限城篇》便斩获了1.36亿元票房,上一次单日票房过亿还要追溯到36天前的国庆假期。影片上映后,电影院检票口再次排起长队,新出炉的爆米花香气弥漫,让人倍感温暖。

(友情提示:《无限城篇》充斥血腥暴力场面,未成年人慎重观影。)

对非粉丝观众并不友好

对于非《鬼灭之刃》的粉丝来说,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并不算友好。编导默认观众对整个故事已经了然于心,因此电影没有做任何铺垫,直接接续上一部《柱之训练篇》的结尾展开激烈战斗。


然而,聪明的观众很快便能根据人物台词和剧情进展,大致了解世界观设定。但电影真正不友好的地方在于,如果你此前没看过《鬼灭之刃》,那么电影对你的情感冲击力与粉丝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比如,对于某些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可能太过残忍,甚至会让人泣不成声。


电影的另一个不友好之处在于,其节奏让非粉丝观众很难适应。影片中有太多的回忆杀,主人公们一濒临绝境就开始忆往昔。粉丝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叙事方法,甚至有个专有名词叫做“走马灯”。


而《无限城篇》最大的节奏问题在于“跑题”。影片前半部分还是主人公们奋勇杀鬼,结果到了后半部分,直接变成了鬼中的“上弦三”猗窝座(粉丝们亲切地称他为“三哥”)的个人传记。

猗窝座的“走马灯”长达半个小时,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在一部电影里穿插这么大一段反派的回忆杀显得古怪,甚至会推倒刚刚建立起来的感情。

本来在电影的前半部分,观众们刚刚接受了鬼吃人的设定,或许还沉浸在蝴蝶忍壮烈牺牲的悲壮中,结果电影突然开始讲述猗窝座的悲惨遭遇,控诉“旧社会把人变成鬼”,这让观众情何以堪?


这会让普通观众的情绪很撕裂,我该同情谁?赞美谁?是蝴蝶忍以身饲鬼的勇气?还是三哥“真男人”的勇猛?

但对于粉丝来说,这都不是问题,因为这些角色的形象并不是在这一部影片中树立起来的。

尤其是主人公炭治郎,他最大的特色就是对鬼大搞“临终关怀”。在他眼中,鬼并不都是坏的(他的妹妹弥豆子就是鬼),而每个鬼也都有自己的伤心往事与情感羁绊。

至于猗窝座这个角色,早在《无限列车篇》就已经开始塑造。所以对于他的回忆杀,粉丝们早有心理准备。


而且说实话,《鬼灭之刃》的剧场版并不能简单地当做电影看待,因为它是以剧集的节奏拍摄的,只不过拿到了电影院里放映。

所以正确的观影心态是:就当自己在电影院里观看一部动画剧集的第一章节,从动画片的整个长度上来看,猗窝座的回忆杀不算拖沓。

至于说普通观众感受不到电影情感上的冲击力,这个没办法,粉丝们投入了那么多时间和情感,这是粉丝应得的盛宴。

普通观众如果想要获得同等的观感,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观影之前把前面的故事看一遍。而且别看那种“一口气看完xxx”的视频解说,那只能帮你了解故事,不能帮你堆积情绪。

凭什么创造票房奇迹?

《无限城篇》所取得的票房奇迹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6.8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其中有4.43亿来自海外市场,北美市场直接打破了《卧虎藏龙》保持的外国电影票房纪录,《鬼灭之刃》何德何能啊?


说实话,如果把《鬼灭之刃》放到日本动漫的序列里,它的故事并不算出色。既没有《进击的巨人》那么黑暗,也没有《海贼王》那么浩瀚,更不用说那些上古大神了。

而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票房,首先得益于日本动漫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鬼灭之刃》属于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在动漫的世界影响力这一块,日本动漫基本上是保二争一。之所以不能稳坐头把交椅,实在是人口规模、经济实力拖了后腿。

日本动漫的优势体现在历史悠久、底蕴雄厚,并且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价值观设定和故事讲述方式,而这一切也都集中体现在《鬼灭之刃》上。

日本当然也有大尺度漫画,但是在《少年JUMP》上连载的主流漫画,也就是所谓的“王道”漫画无一例外都是少年热血漫画,它的主题一定是光明的,讴歌友情、亲情、勇气和牺牲。


《海贼王》《火影忍者》《死神》剧照

故事的主人公一定都是明媚的少年,不会苟在哪里猥琐发育,不会损人利己,不会一言不合灭人满门,不会打下一个大大的后宫……

比如电影里的反派猗窝座,他的快意恩仇固然让观众痛快,但最终救赎他的仍然是亲情、爱情这些人类美好情感。


所以,日本的主流动漫,讲述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普遍故事,无论观众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会欣然接受这样的故事。

除了主题的普适性,《鬼灭之刃》在故事设定上同样没有什么文化障碍。

《鬼灭之刃》的故事融合了日本武士道文化和西方吸血鬼传说,这就让东西方观众都很容易理解这个故事。

融合正是当代日本文化的重要特征。以漫画为例,《龙珠》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北斗神拳》基本上就是《疯狂的麦克斯》日本化,还有《名侦探柯南》,欧洲的侦探小说传统被日本发扬光大。


《龙珠》剧照

而这样的文化融合自然也造就了日本动漫的无门槛传播,这其实也是好莱坞的成功之道。

除了主题的普适性和文化的融合性,《无限城篇》的成功还要归功于电影技术本身,无论是动画还是配乐,这部电影都登峰造极。


在日本,动漫的票房号召力远高于真人电影。这不仅是因为动漫有深厚的观众基础,更是因为相比于电影的传统和守旧,动画才是新技术的试验场。

回想日本的真人电影,你会发现很少有视效大片,故事本身也往往偏向人文。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的影响依然代代相传,票房从来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导演黑泽明

动漫则不同,内容五花八门,受众广泛,而且竞争激烈。更重要的是,相比于科班出身的电影编剧导演们,漫画家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不断将新鲜的观念和视角带进动漫领域。

就像如今的中国电影,正在靠越来越多的“门外汉”搅动一潭死水。比如作家韩寒、法学院毕业生郭帆,医生出身的饺子,还有冯巩的徒弟贾玲……他们从自身的阅历出发,讲出了各具特色的故事。


导演郭帆、饺子

这次《无限城篇》上映,影迷们津津乐道于电影一刀未剪。这反过来也证明了一件事:困扰票房最大的原因,不是尺度,而是没能讲出一个好故事。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在电影市场低迷的当下,把市场拓展到全世界无疑是一条出路。当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你的电影买单,再怎么低迷的市场也会创造票房奇迹。

而前提是,你要能讲出一个好故事。这个故事在观念上要符合人类的共识,在文化上要能够被广泛接受,在内容上和技术上要足够精彩。

相比于真人电影,中国动漫真的可以先行一步,也真的有动画片做到了。不过不是《哪吒》,而是《罗小黑战记》。


《罗小黑战记》剧照

《罗小黑战记》在日本发行时,起初只能以“小馆包场”的方式试映,借助口碑逐步扩映,最终实现百馆上映,收获5.6亿日元票房、36万人次观众。

在日本这个海外市场,《罗小黑战记》就是那个小小的《鬼灭之刃》。


作者 | 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 | 马东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