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国内的媒体,美国的同胞们放过我吧。就是因为你们的瞎拍瞎传,我40岁了,没结婚没孩子,这辈子没有指望了。”凤姐近日在社交平台上的这条哭诉,引发了广泛关注。
“我身体不好,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你们就让我安安静静地死去,不要再偷拍我,不要再传我了。”她的言辞中透露出无尽的疲惫与绝望。
“在纽约这个地方,要找不是华人的人结婚,是不会有结果的,找华人的情况也是这样,因为我常常被曝光,非常困难。”凤姐的这句话,道出了她在美国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当凤姐这条带着哭腔的推文刷爆社交平台时,不少人感到震惊。那个曾经靠“雷人语录”称霸热搜的初代网红,何时变得如此卑微?40岁的她牙齿脱落,哭诉想安静等死,与记忆中那个狂傲的凤姐判若两人。这场跨越十年的人生反转,比任何电视剧都更加狗血,也比任何鸡汤文都更为扎心。
点开凤姐接受访谈的视频,镜头里的她缺了半口牙,说话漏风,昔日的“嚣张”已荡然无存。有人调侃:“原来凤姐的‘毒舌’是靠牙撑着,牙掉了,嘴也软了。”然而,当她说出“在美国活得像个透明人,连结婚都成奢望”时,再铁石心肠的网友也难免心头一颤。
曾经那个喊着“非清华北大硕士不嫁”的奇女子,如今竟在异国他乡为孤独终老发愁。命运这记耳光,扇得又响又疼。
深挖凤姐的人生轨迹,她的人生活脱脱是一部现实版《被流量毁掉的人生》。7岁父母离异,她在继父家当免费保姆;9岁带大妹妹,却换不来一句夸赞;为了上学讨好继父,成绩拔尖却因4万块学费被迫读中专……这些童年伤疤,成了她日后“剑走偏锋”的导火索。就像她说的:“如果不是想逃离穷山沟,谁愿意把自己当猴耍?”
再看她在美国的遭遇,简直是魔幻现实主义剧本。她靠“雷人语录”在上海走红,却发现自己跳进了更大的坑——铺天盖地的谩骂、被节目组当小丑消费,最后只能远走美国,成了“全网通缉的笑料”。
说老外都是“约炮的”,找华人结婚又因黑历史被嫌弃,40岁的她被困在孤独的牢笼里。网友辣评:“凤姐这是把‘作妖’技能点满了,却忘了点‘生存技能’。”
可换个角度想,一个连英语都说不利索的女人,在异国他乡靠打零工维生,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那些曾经把她当段子的人,又有几个敢拍胸脯说:“换我去美国,能比她强?”
这场风波最值得玩味的,是大众对凤姐态度的180度大转弯。当年她靠“自黑”收割流量时,网友骂她“没底线”;如今她狼狈不堪地求放过,又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别忘了,凤姐不过是流量时代的“祭品”——节目组为了收视率把她包装成“奇葩”,网友为了找乐子跟风嘲笑,最后拍拍屁股走人,留下她独自承受后果。这就像一群人往火堆里扔鞭炮,炸伤了人,却怪人家不该站在原地。
有人问:凤姐的悲剧能避免吗?答案或许藏在她那句“后悔上电视”里。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没有团队、没有背景的素人,一旦被推上风口浪尖,大概率会被撕得粉碎。
她的狂言、她的出格,何尝不是一个底层女孩绝望的呐喊?只不过这种呐喊,最终成了别人狂欢的燃料。
如今凤姐哭着求“别拍了”,与其说是向偷拍者求饶,不如说是向整个流量时代的控诉。
当我们嘲笑她的荒诞时,也该想想:在这个人人都想当网红的时代,还有多少“凤姐”正在被制造、被消费、被遗弃?
这场黑色荒诞剧的落幕,或许该让所有人清醒——流量从来不是蜜糖,而是裹着糖衣的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