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随着第20届田径世锦赛在日本东京国立竞技场圆满落幕,世界田径的舞台正式迎来了“北京时间”。北京,这座被誉为“双奥之城”的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再次向全球发出了田径盛会的邀约。
9月21日,会旗交接仪式在东京隆重举行,标志着田径世锦赛的接力棒正式交到了北京手中。两年后,这项全球瞩目的田径盛事将在北京再次上演,这也是北京时隔12年再度承办该项赛事。
回望2015年,第15届田径世锦赛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成功举办,为世界田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鸟巢”这片福地上,再次展现了其非凡的实力,夺得了男子100米、200米和4X100米接力三项世锦赛冠军。而主场作战的中国田径队也带来了诸多惊喜,巩立姣以20米30的成绩夺得女子铅球亚军,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在男子4X100米接力中打破亚洲纪录并获得银牌,苏炳添更是成为首位杀进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
十多年间,世界田径格局经历了多轮新老交替。在刚刚结束的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瑞典名将杜普兰蒂斯以惊人的表现跳过6米30的高度,职业生涯第14次改写男子撑杆跳高世界纪录。而中国选手也不甘示弱,26岁的石雨豪以8米33的成绩拼下男子跳远铜牌,36岁的巩立姣则以第九名结束了自己的第十次世锦赛之旅。
接下来的两年,世界田径将如何续写新的篇章?人们在期待运动员们精彩表现的同时,也在静候“鸟巢”再次响起世锦赛的发令枪声。
“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国际顶级赛事的成功举办,为这座千年古都积累了丰富的场馆资源和办赛经验。”北京市体育局局长于庆丰表示,“北京再次承办田径世锦赛,将充分运用奥运智慧、奥运遗产和奥运文化,推动‘双奥之城’向‘国际赛事名城’迈进。”
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北京近年来承办了多场高水平赛事,包括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等。这些赛事不仅持续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潮,也为赛事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使北京成为国际体育交流交往的重要“会客厅”。
目前,北京正着力打造“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重点引进20项国际顶级赛事、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和50项本土影响力赛事。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王玲表示,北京正以精品赛事为引领,优化整合城市体育空间资源和赛事资源,推动夏季、冬季项目均衡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体系。
在东京田径世锦赛前,世界田联洲际巡回赛(金标)北京站于9月7日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成功举行。这场赛事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大赛前练兵的机会,也进一步提升了北京的田径热度。
图为2025年世界田联洲际巡回赛(金标)北京站男子110米栏比赛现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到北京参加本次巡回赛的奥运冠军、加拿大短跑名将德格拉塞表示:“这是我时隔十年再度到北京参赛,在酒店就能看到‘鸟巢’。我在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上有很多美好的回忆,2027年北京还将承办世锦赛,我期待再次回到这里。”
于庆丰表示,北京下一阶段将围绕田径世锦赛的筹备工作,继续承办国际田径赛事并举行测试赛,持续丰富完善田径赛事体系,努力提高青少年和群众参与度,广泛传播田径运动精神和文化。“我们致力于打造一届兼具文化底蕴、情感共识、科技创新、包容开放的田径世锦赛,以更开放的姿态、更饱满的热情,再次向世界发出田径之约。”
(记者李春宇、吴俊宽、王沁鸥)
编辑 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