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马六甲、苏伊士、霍尔木兹等传统航运要道,如同紧箍咒一般束缚着全球贸易。美国凭借对这些咽喉要道的控制,将航行自由变为“看我心情”。然而,答案却隐藏在地球的最北端——北极。
当北极的坚冰被破冰船劈开,当亚欧航程从35天缩短至18天成为现实,当运费有望直接腰斩,某些国家手中的传统底牌突然失效。
以往,中国货物运往欧洲主要依赖两条路线:苏伊士运河需35天,绕行好望角则耗时更长。而北极新航线仅需18天,时间成本大幅降低,让不少货主喜出望外。
货物在海上漂泊一个多月,不仅资金被占用,市场行情也瞬息万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品更新换代迅速,早一天抵达欧洲,就能早一天抢占市场。
走北极航线,每趟可节省100万美元的油费,且保险费也随之降低,毕竟无需担忧海盗威胁。整体运费有望大幅下降,为货主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北极航道的防封锁属性同样重要。该航线60%为公海,剩余部分主要沿俄罗斯北部海岸线行驶,这意味着某些习惯在传统航道设卡收费的势力将失去控制权。
中国承担着亚洲对欧货运量的80%,新航线一旦开通,不仅中国受益,整个亚洲的货物都将搭上这趟快车。尽管北极寒冷,但现代破冰技术已相当成熟,通航期越来越长。俄罗斯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破冰船队实力强劲。
此次试航的首站选在英国的菲利克斯托港。英国脱欧后一直寻求在全球贸易中找回存在感,中国货轮的到来无疑为其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依赖传统航道,看某些国家的脸色行事。如今,这种思维上的突破比技术突破更具价值。
当然,新航线的开通也引发了争议。有人炒作称此举威胁北极生态,但挪威、加拿大早已在走北极航线,轮到中国却成了威胁,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新航线要真正成熟,还需时间。基础设施需完善,航行经验需积累,国际合作也需加强。但既然已迈出第一步,后面的路自然会越走越顺。
波兰曾仗着中欧班列必经之地的优势,关闭波白边境、截停中欧班列,美其名曰安全担忧。中方多次交涉无果,波兰显然是想多收过路费。
中欧班列发展迅速,货运量大幅增加,某些人的胃口也随之膨胀。今天涨手续费,明天加新名目,但波兰忘了一件事:这世界上没有什么路是非走不可的。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变通精神,北极航道的开通便是明证。
传统海运路线问题重重。苏伊士运河近年来不太平,长赐号堵船事件、红海局势动荡等导致航程延长、成本增加。而美国在这些关键航道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军舰一停,货船就得听话。
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等是全球贸易的咽喉,美国掌控这些要道,便掌控了全球贸易的命脉。中国开辟北极航道,便是一记漂亮的反击。
货船从中国出发,沿着北极航线直达欧洲,整个过程自主可控。波兰现在估计后悔不已。
中俄在北极合作上一拍即合。俄罗斯拥有最长的北极海岸线、强大的破冰船队,而中国则带来货源、市场和基建能力。双方合作,港口、仓储、物流配套迅速完善。
俄罗斯外交部表示,北方海路是战略重点,欢迎中国参与。这件事最让美国难受的是,其精心布局的港口优势要泡汤了。洛杉矶港、纽约港等靠着转运贸易赚得盆满钵满,但北极航道一开,很多货物便无需在美国中转。
美国西海岸几个大港口每年的转运费收入将损失几十亿美元,间接影响更大,港口萧条将波及物流、仓储、运输等行业。
美国现在只能在舆论上做文章,一会说影响生态保护,一会又担忧地区稳定。但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很有水平:合作共赢,全球公域谁都有权开发。
公海就是公海,凭什么你能走,我就不能走?美国讲道理讲不过,就开始耍无赖,这种做派让人看不起。
这次美国是真的被将了一军。以前他们习惯了制定规则,别人只能遵守。现在突然发现,游戏规则可以被改写,而且改写规则的不是他们。
货主选择航线,看的是哪条路快、便宜、安全。北极航道在这三点上都占优势,谁也改变不了商人的选择。
中国面对困境永远不会妥协,那些想卡脖子的国家,还是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发展自身吧。毕竟中国这次又走在了他们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