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利内蒙古自治区足球超级联赛第五轮,看台上95000+观众的呼喊如潮水般涌来。这声浪,不仅为胜利而响,更是对每一个平凡身躯在绿茵场上迸发非凡光彩的集体致敬。蒙超联赛,正成为普通人追逐梦想、书写滚烫人生的舞台。
在这里,足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它属于工人、学生、牧区青年、自由职业者……属于每一个怀抱热爱的人。绿茵场上,一个个普通人用双脚丈量梦想,用汗水书写传奇,他们的故事,正是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
张劭:自由职业者的足球梦
张劭,包头队球员,一名自由职业者。从小在野球场上长大的他,对足球有着深厚的感情。“以前踢球是为了快乐,现在代表包头踢蒙超,是为了一份归属。”为了参赛,他推掉了好几个收入可观的订单。“钱还能再挣,但身穿家乡战袍的机会,也许一生只有一次。”他说,“主力的位置,是拼出来的。”
赵凯:工人的坚守与信念
巴彦淖尔队主教练赵凯,平时是一名工人。他的球队前四轮一球未进,一度被调侃为“送分童子”,但他从未气馁。赛前,他仍在场边接受治疗,旧伤隐隐作痛,目光却始终望向看台。“观众的每一声呐喊,都是我站在这里的理由——为这座城市,为信我们的人,也为自己。”他的队员中有牧区来的青年,也有大学生和打工者。他说:“就算赢不了,也要让所有人看到,巴彦淖尔,绝不低头。”
王颢臻:大学生的足球热情
王颢臻,2005年生,大学生,是包头队最年轻的守门员。这个学体育教育的小伙子,每天最盼望的就是“下课去训练”。母亲曾不解:“踢球能当饭吃吗?”——可当她看见儿子站在蒙超的门前,那一刻,她热泪盈眶。他说:“踢蒙超,大于一切。”
阿其拉:草原孩子的坚韧与梦想
阿其拉,锡林郭勒盟队球员,20岁,学生。他一记中场世界波,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很少有人知道,那背后是无数次加练到天黑的默默付出。他说:“草原的孩子,从来不怕天黑路远。”
他们来自你我之间,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可当他们奔跑起来,他们就是北疆足球的脊梁。体育,来源于群众,每一份呐喊发自街头巷尾、草原牧区、校园操场。体育,也回归于群众,每一次拼抢、每一滴汗水,最终都汇成这个时代最真实的感动。
蒙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站上舞台,为自己的热爱奋力一搏。那些被汗水浸透的球衣、那些眼神中的光、那些跌倒又爬起的瞬间——它们不属于明星,只属于平凡却勇敢的我们。群众,是体育最深厚的土壤。当千万个普通人因同一份热爱而心跳同频,体育才真正有了温度,有了生命。
哨声会响起,比赛会结束,但滚烫的记忆不会褪色。梦想不落幕,热爱无终场。感谢相遇,这一次,我们同赴滚烫人生。
来源:内蒙古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