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25日电 题:探寻未来篮球新星:谁将成为下一个王俊杰?
新华社记者夏亮
国庆前夕,当人们纷纷计划着假期的行程时,浙江诸暨的海亮教育园却因篮球而热闹非凡。走进园区,拾级而上来到体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王俊杰不久前在男篮亚洲杯上的精彩集锦。再往里走,通往球馆走廊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荣誉奖牌,它们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篮球传统与辉煌。
馆内,海亮外语中学篮球队的队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分组训练。球鞋与地板摩擦发出的吱吱声,在球馆上空回荡,与球馆中央静静悬挂的全国冠军旗帜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荣耀与未来的希望。
顾晨源,这位来自上海的高三学生,是海亮外语中学篮球队的一员。小学五年级时,他参加了海亮的训练营,被这里一流的场馆条件所吸引。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毅然决然地转学至此。几乎在同一时期,来自温州的朱元浩在代表所在学校与海亮队交手后,也被这里的实力和氛围所吸引,萌生了来海亮的念头。“他们实力很强,个人能力和战术素养都让我钦佩,试训后我就被教练选上了。”同样在念高三的朱元浩回忆道。
在海亮,各年级都有篮球队,像顾晨源和朱元浩这样从外地慕名而来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其中,现在最知名的当属王俊杰。
王俊杰的父亲是徐州的一名体育老师。海亮教育篮球队总教练毛伟林在赴徐州访友时,一眼就看中了当时还在读小学的王俊杰。“他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身体天赋和扎实的基本功,潜力巨大。”毛伟林回忆道。
王俊杰在亚洲杯上一战成名后,不少人视毛伟林为“伯乐”。但他更愿称之为“双向奔赴”,“也不能单方面说我们发掘了王俊杰,他们也是慕名而来”。
王俊杰与海亮的相遇,恰与海亮的体育教育布局同频共振。2017年,12岁的王俊杰入读海亮外语中学。与此同时,这家深耕教育多年的民企也开始与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绍兴、诸暨体育部门展开合作,共同开展篮球等9个竞技体育项目,探索学校办竞技体育的新路径。
“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也是我们的初衷。”海亮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总监陈光平表示,王俊杰能够走到今天,绝非偶然。
新冠疫情期间,海亮教育园体育馆因承办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赛会制比赛而广为人知。在软件方面,海亮也起点不凡——2016年美职篮(NBA)在国内设立的三家精英训练中心之一,就落户于此。
“这里的各项篮球训练设施令人欣喜,和自己平日的训练氛围如出一辙。”2017年8月,当时效力于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的NBA球星伦纳德现身海亮教育园体育馆指导年轻球员训练,刚来到海亮不久的王俊杰也在其中。而这样的顶级资源对接,也正是海亮的“软实力”所在。
不同于传统体校的培养模式,海亮以“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学校、竞技队伍”为三大主体,构建起了稳定的培养架构,统筹文化学习、体育训练、后勤保障协调发展。陈光平说:“三方定期沟通资源整合与培养方案,共同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在海亮,学校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育事业中心则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确保队员文化课不掉队。“我们不是说要优先发展体育,而是要在孩子综合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体育这个‘润滑剂’的作用,以体强身,以体健心,以体促智。”陈光平强调道。
作为王俊杰的“伯乐”,毛伟林曾在CBA打过球,退役后在浙江省青年队任教,培养出丁锦辉、吴前、陆文博这样的国手。他坚信“身高是天赋,技术是王道”。在海亮,他要求所有队员淡化位置概念,全面打磨投、运、传技术。正因如此,王俊杰早在少年时期就转型为能持球、能策应的全能锋线。
球员的出路是体教融合的关键。在组队之初,海亮就建立了升学保障、专业输送、顶尖培养三条人才“出口”路线。
2020年,王俊杰率领海亮外语中学在全国U15篮球比赛男子组决赛中夺冠并当选赛事最有价值球员(MVP)。通过海亮的资源链接,他获得了前往澳大利亚NBA学院训练的机会,并在随后加盟NCAA(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一级联盟的旧金山大学。
“不只是王俊杰,近年来我们也向浙大、中国矿大等985、211高校输送了不少优秀毕业生,许多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在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上获得主力位置。”陈光平自豪地说。
9月26日,顾晨源将和球队一起前往上海参加全国U17青少年篮球联赛男子组预赛。随后,他还将和朱元浩一起参加浙江省中学生篮球联赛。他们要走的路,也是王俊杰曾经走过的路。
“俊杰哥迈出的第一步,给了我们勇气。接下来,我们肯定会尽量向他这个目标靠近,虽然很难,但我们会更加努力。”顾晨源坚定地说。
离开时,夕阳透过窗户洒进篮球场,将少年们的身影拉得修长。谁会是下一个王俊杰?答案无人知晓。但对于这些孩子而言,重要的或许不是立刻成为答案,而是每一次奔跑、跳跃、投篮,都让自己离目标更近一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