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工作大半辈子,退休与退休工资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毕竟,这直接关系到未来养老生活的质量。那么,假如拥有40多年的工龄,再加上个人账户有10万元,到手的养老金能否超过6000元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算一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退休金是如何组成的。办理退休后,大家会收到一张退休待遇核定表,从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退休金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其中,过渡性养老金较为特殊,需要视同缴费工龄才能享有;而基础养老金和账户养老金则是大家都能获得的两个部分。
通俗地说,我们参保缴费时,统筹部分会进入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再以基础养老金的形式发放给我们;而个人缴费部分则全部进入个人账户,等到退休后再根据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按月返还给我们。过渡性养老金则主要取决于视同缴费年限和过渡系数,不同省份制定的系数也有所不同。
接下来,我们结合工龄43年、个人账户10万的情况进行计算。能达到43年工龄已经较为少见,这里面至少包含了10年以上的视同缴费工龄。按照60周岁的退休年龄计算,这也算是参加工作时间比较早的了。那么,工龄部分我们可以按照视同缴费13年+实际缴费30年来计算。再看个人账户10万,前段时间有网友留言称,自己作为企退人员,工龄43.5年,个人账户也就7万多。由此可见,10万的个人账户存额已经算是相当不少了。很多人都是1.0和0.6系数交叉缴费的,经济情况好些的时候就按1.0系数交,经济情况不稳定的时候则按最低档交。那么,我们可以折中按照0.8系数来计算。
有了这些计算条件后,我们还需要确认两个关键数据:一是计发基数,另一个是过渡系数。因为各省情况不同,我们以山东和辽宁为例,看看在这两个省退休金能有多少。首先,我们把退休金的计算公式列出来: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社平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如果在辽宁,2025年的计发基数为7201元,过渡系数为1.4%,那么这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就有如下组成了:
基础养老金=(7201+7201×0.8)÷2×43×1%=2786.79元
账户养老金=100000÷139=719.42元
过渡性养老金=7201×13×1.4%=1310.58元
也就是说,到手的退休金能达到4816.79元。虽然距离6000元还差不少,但作为企退人员,这个退休金水平在辽宁已经是中等偏上了。
如果在山东,2025年普通退休人员的计发基数是7678元,过渡系数1.3%,那么组成是:
基础养老金=(7678+7678×0.8)÷2×43×1%=2971.39元
账户养老金=100000÷139=719.42元
过渡性养老金=7678×13×1.3%=1297.58元
这样算下来,到手的退休金就是4988.39元了。同样的,也没有达到6000元,但作为普通退休人员,也算是比较理想的退休金水平了。
从这两个城市的退休金计算情况看,作为普通的企退人员,如果有40年以上工龄的,那么退休金的水平普遍在4000元-5000元之间。而以后有40年以上工龄的将会越来越少了,可能也只有即将要退休的60后和部分70后还有些视同缴费年限了。
退休金的高低绝不是只有工龄这一个影响因素的,还有缴费基数的高低和退休当年的社平工资,都是直接影响退休金的关键因素。现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也是依据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原则来实施的。即使有较长的工龄,但缴费基数低的,也会影响到退休金的计算结果。但在同等条件下,工龄长的还是会占优势。毕竟,除了计算退休金之外,还涉及到以后养老金的调整工作。所以,按时参保缴费是最稳妥的。那么,您的工龄是多少?拿到的退休金能有多少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