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小米汽车开启个性化定制时代,豪车体验平民化新尝试

时间:2025-09-28 04:54:44 来源:降噪 作者:降噪


文|刘诗雨

在汽车工业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小米汽车以一场「定制革命」重新定义了大众市场的消费逻辑。

9月25日,雷军在年度演讲中正式宣布:小米汽车将全面开放个性化定制服务,标志着这家科技巨头正式迈入「用户定义汽车」的新纪元。

此次定制服务以小米YU7为突破口,在首发9款标准色的基础上,新增紫水晶、竞速红、暮光玫瑰等5款高定配色,并携手巴斯夫(BASF)、PPG等全球顶级车漆供应商启动「百色计划」,计划三年内推出100款原创车漆。配合定制内饰、专属部件及线下定制中心,小米正试图将传统豪车的「一对一服务」转化为可规模化复制的工业解决方案。


与传统豪车定制不同,小米将服务门槛下探至30万-60万元价格区间。这一策略背后,是雷军对「价值错位」的精准把控——通过长车头、大机盖等设计语言营造百万级豪车视觉效果,再以定制服务强化「平替保时捷」的心智占位。摩根大通曾评价小米YU7为「中国电车版Labubu」,恰因其成功将奢侈品属性注入工业化产品。

定制服务的核心逻辑在于将汽车从交通工具转化为「社交货币」。用户可像配置高端PC般选择车漆、轮毂、内饰材质,甚至定制车规级纸巾盒等生态配件。这种「玩车」体验不仅延长了用户生命周期,更通过周边消费深化了品牌粘性——正如潮玩爱好者为Labubu购置娃衣时,实质是在强化与泡泡玛特的情感连接。

对比特斯拉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小米的定制化路线显得尤为大胆。特斯拉为提升效率常缩减车漆选项,而小米却反其道而行之,在试运营阶段每月仅开放40个定制名额,且仅限YU7 Max、SU7 Ultra车型。这种「饥饿营销」策略反而激发了消费者热情:即便SU7 Ultra有现车,仍有用户愿多花4.2万元、等待数月,只为获得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专属感。

雷军坦言,这项服务「复杂到让人头疼」。过去三年,小米内部就定制服务的可行性争论不休,直至今年才决定「先试一年」。其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供应链柔性化,车漆、内饰等定制部件的交付周期常达数月;二是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矛盾,小米需在成本控制与柔性生产间找到平衡点;三是服务预期管理,庞大的用户基数意味着任何体验瑕疵都可能引发舆论危机。

但风险与机遇并存。若小米能跑通定制化模式,将实现「性价比」与「心价比」的双重突破:消费者以30万元级价格获得60万元级外观体验,同时享受传统豪车无法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这种模式既非简单替代豪车,也非单纯价格竞争,而是开辟了「平价定制」的新消费赛道。

对行业而言,小米的尝试或将重塑汽车消费逻辑——当定制不再专属富豪,当个性化成为大众市场的标配,传统汽车工业的边界将被彻底改写。而此刻,或许该对SU7车主说声:再等等,属于你们的定制时代正在路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