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日本收紧移民政策:拒绝中国移民后,穆斯林移民引发新挑战

时间:2025-09-28 05:07:38 来源:趣文说娱 作者:趣文说娱

日本十月中旬将实施一项重大政策调整,经营管理签证的门槛将大幅提升,不仅要求申请者具备至少三年的商业经验或硕士学历,还需雇佣至少一名正式员工,商业计划书也需经过专业审核。

这一政策变动,对许多希望通过低成本创业方式留在日本的中国申请者而言,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政策调整的针对性不言而喻。据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数据,截至去年底,申请该签证的中国人已超过2.1万,占所有外国申请者的一半以上。然而,其中不乏一些投机者,他们注册空壳公司,仅为了获取身份,长期下来引发了日本舆论的不满。

但日本政府此举,看似堵住了漏洞,实则将自己推向了更为艰难的境地。他们似乎忘记了,当前最缺乏的,正是那些能够踏实工作、融入社会的人才。



日本的人口问题早已不是新闻,而是每日可见的现实。政府报告指出,劳动力缺口已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未来几年,服务业、建筑业、护理业等行业将面临严重的人力短缺。

有人建议“让女性多上班”,但日本女性就业参与率已接近北欧水平,潜力几乎被挖掘殆尽;又有人提议“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但当前日本年轻人连恋爱都嫌麻烦,更别提养育孩子了。绕来绕去,唯一可行的路径便是开放移民。

过去几十年,日本对移民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嘴上喊着闭关锁国,实际上却通过多种政策吸引外籍劳动力。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便推出了技能实习制度,名义上是为亚洲国家培训人才,实则却是为了获取廉价劳动力。

如今,随着人口断崖式下跌和老龄化逼近临界点,日本对外籍劳工的依赖程度愈发加深。日本厚生劳动省预测,到2040年,劳动人口将比2020年减少两成,缺口可能超过1100万。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外来人口补充,许多行业将面临停转的风险。

而在所有可能的移民群体中,中国人原本是最适合日本的。截至去年底,在日外国人已超过370万,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人就有76万,若算上老华侨,人数更为庞大。



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更是突破84万,较2022年翻了一倍。中国人之所以能在日本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默契”。

一位日本网友曾表示:“与中国邻居打交道,无需教导他们垃圾如何分类,也无需解释见面为何要鞠躬,大家心照不宣。”

中国人移民日本,目的往往十分实际:做好生意,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攒钱购买小房子,一门心思过日子。即便偶尔有人不守规矩,也只是小麻烦,本质上他们渴望融入当地社会。然而,正是这样的群体,却让日本感到不安。



不少日本人担心中国人数量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社群膨胀,于是便有了收紧签证的操作。但他们未曾料到,将这批最容易融入的人挡在门外后,缺的人手该由谁来填补?

日本政府将目光投向了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年轻人口众多,愿意外出工作的人也不少。更重要的是,这些移民尚未形成像中国人那样庞大的社群,更容易控制。

然而,当真等这些移民到来后,日本社会才发现,麻烦远比想象中大得多。以印尼为主的穆斯林移民,来到日本后,开始在街头进行宗教仪式,宣示主权。



若去过福冈,或许会在公园或街角看到这样的场景:几十上百个看似来自东南亚、南亚的人,脱下鞋子,铺上毯子,坐在地上祈祷,完全不顾是否堵塞了交通,也不管旁边是否有孩子玩耍、情侣散步。

其实福冈有清真寺,如光之伊斯兰文化中心,离他们聚集的地方并不远,但他们偏偏选择在公共空间进行宗教仪式。

有人认为这是宗教自由,但法律尊重宗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占用公共空间。说白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宗教行为,更像是一种主权宣示。



比街头祈祷更棘手的是土葬之争。前段时间,宫城县的电视台报道,当地穆斯林社群要求政府划出一块专用墓地,按照伊斯兰传统进行土葬。

但日本的殡葬习俗以火葬为主,火葬率高达99.9%。土葬不仅与整个国家的殡葬制度、土地规划、公共卫生观念相冲突,还戳中了日本人对死亡和洁净的深层执念。

这件事争执了很久,穆斯林社群态度强硬,称这是不可剥夺的权利;而当地日本人则全部持反对意见。

最终,在9月21日,宫城县知事询问了全县的市长、町长后,得到一致反对的答案,不仅宣布放弃规划墓地,还表示“以后不再受理类似请求”。



这还不是全部。如今,东京、大阪、名古屋的清真寺数量比以前翻了一倍,清真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一些劳动力集中的团地社区,东南亚、南亚移民还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与当地日本人几乎没有任何交流,隔离感愈发强烈。

日本一直习惯了社会的高度一致,面对这种文化差异,根本毫无准备。



以前与中国移民有矛盾,大多能轻松解决,毕竟语言、习惯相差不大;可现在面对的是宗教、饮食、生活方式全然不同的群体,稍微处理不好,便是摩擦甚至对立。

其实,将中国移民与这些东南亚、南亚移民放在一起比较,差距显而易见。中国移民几乎是全球公认的优秀移民群体,他们身上有着刻在骨子里的特质:聪明、坚忍、勤劳,还有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哲学。

几百年前,我们的先辈扛着锄头、拎着饭锅下南洋、闯金山,一无所有;可几代人下来,硬是靠双手和脑子成了当地的富裕阶层、中坚力量。



更重要的是,中国移民懂得入乡随俗。我们有自己的文化骄傲,但从不会强求别人接受。

为了融入当地,我们愿意学习蹩脚的外语,愿意适应人家的饮食习惯,甚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牺牲和迁就,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包容和成熟。

可穆斯林文化却有所不同。虽然它也有过辉煌,但骨子里的“排他性”很强,教义里常把世界分成我们和你们。一旦遵从教义,就很容易与其他文明产生对立。

日本以前几乎没受过大的穆斯林文化影响,现在突然要接纳这样的群体,等于要重构部分社会规则。这哪是解决劳动力缺口,简直是给社会埋雷。



现在的日本,其实陷入了既要又要的困境。既想保持社会的单一性、均质性,不想被外来文化改变;又不得不靠外来移民维持经济运转,怕产业停摆。

可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你拒绝了愿意融入的人,就得接受带来冲突的人;你想控制移民规模,就得承担劳动力缺口的后果。

以后会怎么样?没人能说准。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日本引进的东南亚、南亚移民只会越来越多,文化冲突也会越来越频繁。



移民从来不是找个人干活这么简单,而是文化、社会、价值观的碰撞。选对了移民群体,是给国家添活力;选错了,就是给社会埋隐患。

日本现在走的这条路,到底是解困,还是挖坑?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