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扣押26架中资飞机,为何迟迟不愿归还?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超过2万项制裁,但俄罗斯经济为何能持续运转?关键在于中国市场的全面接管。西方企业退出后,中国公司迅速填补市场空白,不仅大规模进口俄罗斯石油、煤炭、农产品,还在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首次突破1亿吨,成为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撑。然而,在此背景下,俄罗斯为何扣押中资飞机?
这一事件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俄罗斯民航业面临严重困境。俄罗斯民航客机总数约991架,其中600架为进口的波音、空客飞机,本土生产的飞机仅300余架。西方制裁导致波音、空客飞机核心零部件断供,部分进口飞机因维护不善无法飞行,而新飞机又无法购买。此外,俄军还征用了一批民航飞机用于运输军需物资,进一步加剧了民航运力短缺。为缓解这一危机,俄罗斯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措施——拦截并收归国有外国飞机。
有人质疑,俄罗斯此举无异于“抢劫”,为何要针对中资飞机?这便涉及到第二个关键原因——欧美先发制人,冻结了俄罗斯3000亿美元海外资产。为挽回损失,俄罗斯反制冻结了大量西方资产,包括股权、厂房、设备等。而中资飞机被扣押的直接原因,在于这些飞机并非直接隶属于中国公司,而是通过海外子公司注册运营。例如,山河智能被扣的3架飞机隶属于加拿大子公司AVMAX,日发精机被扣的5架飞机注册在爱尔兰。这种操作模式原本是为了便于拓展国际市场,却在此次事件中成为俄罗斯扣押的“合法”依据。
国际航空租赁公司为快速打入国际市场,常通过并购控股模式收购海外公司,并将飞机注册在海外,以融入欧美主导的国际航空认证体系。然而,这种模式在此次事件中暴露了风险。那么,中资公司如何挽回损失?答案在于保险。
这些被扣押的飞机均购买了大额“战争险”。例如,山河智能在英国伦敦起诉美国丘博保险集团,获得1.6亿元赔付;中银航空租赁与俄罗斯NSK保险公司达成和解,拿到15亿元赔偿;日发精机则起诉澳大利亚QBE保险,目前仍在诉讼中,但赔偿几乎不可避免。这意味着,中资公司的大部分损失已由保险公司承担。
为何保险均在海外?原因在于飞机注册、运营和保险均遵循国际惯例。尽管保险无法完全弥补所有损失,但已显著减轻了企业负担。然而,保险并非“兜底”工具,而是风险发生时的减损手段。有人认为这是“中俄下大棋”,但事实并非如此。中资公司虽获得赔偿,但仍面临高额国际诉讼费用(律师费达数千万)和租金损失,俄罗斯亦不可能支付租金。
本质上,这相当于将飞机租给俄罗斯后遭遇拒不归还,只能通过保险理赔减少损失。尽管有保险兜底,但中资公司仍承受了巨大损失。这一事件提醒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中需更加谨慎,完善风险防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