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特朗普关税战失算:中国转购阿根廷大豆,美国市场受挫

时间:2025-09-28 21:56:47 来源:空天力量 作者:空天力量

特朗普政府极力推动的关税战,最终却因一份巨额订单的流失而彻底“翻车”——中国将原本可能流向美国的大豆订单转向阿根廷,这场由美国主动挑起的贸易博弈,最终让美国尝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苦果。

阿根廷政府近日突然宣布,对出口农产品全面取消关税,此举直接导致其农作物价格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买家迅速响应,据《参考消息》报道,已有至少10船、每船6.5万吨的大豆订单落地阿根廷,且后续采购量可能继续增加。这一变化,让长期期待中国订单的美国豆农和政界人士陷入尴尬境地。



特朗普关税战“玩砸了”:中国打出“大豆牌”反制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每年进口量超亿吨,支撑着饲料加工、食用油供应和食品工业的运转。过去,美国凭借低成本产能和集中贸易渠道,将大豆变为对华贸易的“战略商品”,甚至通过控制产量与定价规则,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接受其主导的价格体系。

然而,随着巴西宣布大豆“超级丰收”、阿根廷取消出口预扣税,南美两大产豆国的总供应量超过2.1亿吨,足以覆盖中国全部需求。中国买家不再依赖单一供应源,而是根据成本和政策灵活性,在巴西与阿根廷之间灵活切换采购渠道。



美国大豆滞销成定局:多元化供应瓦解“断供威胁”

中国构建的多元化供应格局,彻底瓦解了美国“断供威胁”的有效性。即使美国暂停对华出口,中国仍能以合理价格获得足额供应,且不会推高全球粮价引发输入性通胀。这意味着,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战抬高大豆价格、倒逼中国让步的算计彻底破产。

当中国买家转向南美市场时,美国粮商发现原本属于他们的“黄金销售季”订单大量流失。巴西、阿根廷凭借稳定的供货能力和对华友好政策,迅速填补市场空缺。特朗普政府曾深夜发文,声称中国“为大豆短缺发愁”,希望中国增加订单,但现实是中国用行动证明,大豆供应已无需依赖美国。



南美国家“诚意换市场”:阿根廷接棒美国

在中国的大豆进口结构中,美国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中国立刻发起反制,巴西迅速跟进,接过了美国让出的市场。如今,美国不仅一份订单未收到,甚至可能失去第二大供应国的位置,被迫给阿根廷腾出市场空间。

阿根廷取消谷物出口预扣税的政策,不仅降低了本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更向中国展示了稳定供货的决心。越来越多的南美国家意识到,与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既能带来外汇收入,也能为本国农业部门注入发展动能。

反观美国,其失去中国市场的过程堪称“自我放逐”。从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争端开始,美国便将农产品作为施压工具,默许本国农场主承受对华出口受阻的代价。当中国转向巴西采购时,美国未能及时调整政策修复关系;当巴西、阿根廷通过优化出口规则抢占市场时,美国又因国内政治博弈错失与中国重启谈判的窗口期。



关税战套路失效:中国反制能力全面升级

特朗普始终笃信关税讹诈的有效性,试图通过对特定商品加征关税,迫使对方在核心利益上妥协。这一策略确实从日韩欧等盟友手中夺下了看似丰厚的回报,但在大豆贸易领域却彻底失灵。

原因在于,中国早已不再是被动接受规则的市场,而是具备多元选择能力和战略反制手段的博弈方。首先,中国通过进口多元化打破了美国的供应垄断,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其次,中国通过降低对美农产品依赖,同步提升了国内供应链的韧性,从储备调节机制到非美农产品进口渠道拓展,已构建起应对大豆波动的综合体系。



美国豆农“切肤之痛”:关税战后果自负

美国农民的利益受损直接转化为政治压力。当中国订单转向南美,美国农场主在“黄金销售季”错失巨额收入,这种切肤之痛通过选举政治反噬到决策层。中方曾多次向美方给出忠告:“关税战没有赢家,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美方挑起的这场贸易战,中国的立场明确一贯:若“不信邪”,后果将由自己承担。如今,美国豆农的困境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失误形成鲜明对比,而南美国家凭借“诚意换市场”的策略,正逐步巩固在中国农产品进口结构中的地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