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一则重磅消息引爆舆论场:前中国首富王健林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该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首,相关截图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根据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因未履行1.86亿元执行标的,被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实施限制高消费措施。这并非万达首次遭遇司法困境:
经初步统计,万达系整体被执行金额已突破70亿元大关。法律专家指出,此类限制措施通常针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
针对限高事件,万达集团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此次限制源于下属项目公司与合作伙伴的经济纠纷,双方此前一直在协商解决方案。可能因执行环节信息沟通不畅导致误解。"该回应暗示存在执行异议空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被限制人员不得实施以下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私人飞机、豪华游艇等非运营交通工具同样在限制范围内。尽管网友调侃"王健林可坐自家劳斯莱斯",但法律界人士明确表示,此类资产使用权已随限高令被冻结。
透过现象看本质,万达当前困境可追溯至2016年的战略转型: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万达商管有息负债达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债务302.69亿元,而账面现金仅133亿元,流动性压力可见一斑。
万达的困境折射出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调整阵痛: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指出:"当企业融资渠道受阻时,股权和资产被轮番冻结将成为常态。万达虽然频繁出售资产,但很多交易属于债务重组范畴,实际新增现金流有限。"
针对公众关注的王思聪是否被限高问题,法律专家明确表示:限制高消费措施具有人身专属性,仅针对被执行人本人。除非存在财产混同或恶意转移资产等情形,否则不会自动延伸至家庭成员。
这场商业风暴再次印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都可能面临周期性挑战。万达的转型阵痛,既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风险警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