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奶奶临终前字迹难辨,网友接力辨认温暖人心

时间:2025-09-29 20:39:23 来源:环球网资讯 作者:环球网资讯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在社交平台的某个角落,一个名为“史上写字最烂小组”的圈子,原本是成员们自娱自乐、分享练字趣事的地方。然而,2023年,这里却迎来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求助——辨认一位老人去世前一周留下的字迹。这场求助,不仅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更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公益辨认活动。

01 临终字迹,引发全民辨认热潮

25岁的冀梦雨,是这个小组的组长。她回忆道,2023年5月,小组里首次出现了一则求助帖:“求助者的奶奶在病房里写了一些字,她认不出来,所以来求助了。”这则帖子,让原本以娱乐为主的小组氛围变得沉重起来。


冀梦雨的求助帖

冀梦雨给这则帖子设置了最高的曝光度,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看到。那是一本会议纪要里的一页,上面用尽力气写了四行或五行字,笔画扭曲、行列交叠。虽然有些字相对清楚,如“我”“留下”“晚上”,但大多数字迹依然难以辨认。

隔了一段时间,这个帖子被好心的网友搬运至其他热度更高的社交平台。尽管奶奶要“留下”什么,“晚上”要做什么,仍然没能被完全辨识出来,但这个小组却被更多手握相似纸条的人看到了。


网友的回复截图

冀梦雨感慨道,她从未知道,原来世上有那么多人,珍而重之地捧着家人最后时刻留下的只言片语,却又在无数个夜晚,读不懂这份沉重的“天书”。

02 笨办法也有大力量,字迹辨认显温情

面对这些模糊的字迹和模糊的意识,网友们想出了各种笨办法。有人用涂鸦笔顺着轨迹描一遍,再在空白纸上按照轨迹重写;也有人把笔画拆分出来,再试图重新组合。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拆解组合,大家认出了很多字。

其中,一张写于重症监护室里的字条,成为最快被认出的字迹之一。求助发布后不到50分钟,一个最有可能的答案在多条留言里拼凑出来:“口里有东西”。


一张写于重症监护室里的字条,成为最快被认出的字迹之一

“当时那个帖子发出来之后,有很多人帮忙认,其实是一个字一个字拼凑出来的。”冀梦雨回忆道,“大家都很着急,因为字迹的辨认关系到一条生命。”最终,求助者向医生表达了这个可能性,医生发现病人喉咙里确实卡了东西。几个月后,病人转到了普通病房,并最终出院。

03 认不出的字,也是爱的传递

然而,大多数时候,字迹辨认都以失败告终。但每一次,冀梦雨和组员们依然全力以赴。有的留言里,“妈妈”的字样更加清晰,大家猜整句话写的是“照顾好妈妈”;有的纸条上,写着“好好学习,听党话、跟党走”,写字的人写下的有牵挂,也有信仰。


小组组员猜测,第一行内容为“我心很乱”,最后一行为“照顾好妈妈”

可那些认不出的字,究竟说了什么?有人说,“在你需要的时候,它可以是任何字”。冀梦雨说,很多人求助的时候会回忆亲人生前一些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事情。“他不单纯是为了求助,他是在那一刻真正地意识到,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所有痕迹都是无比珍贵的。”

在很多求助者的生活里,“烂字”小组只停留了一瞬。有人发布求助信息后,没有再回来;有人再回来时已经过了很久。在冀梦雨看来,面对无可避免的分别,留在网上的图片和文字,可能是他们抵抗遗忘的一丝努力。

“他们一直回来反复地表达‘谢谢’,有的可能过半年、一年还会回来回复一下小组的帖子。”冀梦雨感慨道,“也许他的字到最后也没有被认出来,但是一直有人在帮他。每次回来,就是求助者又想那个人了。他回复‘谢谢’的时候感觉就好像在告诉离开的人说,你看,我也在一直往前走,我也在好好生活,只是又想起你了。”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记者丨杜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