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
编辑/木子
自与罗永浩舆论交锋后,西贝餐厅的客流量持续低迷。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部分门店员工数量竟超过顾客,经营压力可见一斑。这场由价格争议引发的品牌危机,正将企业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在近期举办的"顾客吐槽大会"上,戏剧性一幕引发全网热议。一位身着灰色缎面衬衫的女士登台,自称是西贝十年忠实顾客。她动情讲述带一岁儿子首次光顾的经历,强调儿童餐的食材安全与营养均衡,称孩子多年体检均显示健康指标优异。
当镜头转向台下,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托腮微笑的画面被网友解读为"暗喜"。然而剧情迅速反转,有眼尖网友认出该女士实为贾国龙之女,其口中"一岁开始吃西贝"的儿子正是品牌创始人外孙。这场看似温情的品牌故事,瞬间沦为家族营销的尴尬现场。
更令人瞠目的是官方账号发布的《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温情故事。据六里桥店刘店长自述,其17岁接待的内蒙古顾客,在22年间持续光顾后,竟提出将皇城根下一室一厅相赠。这个充满戏剧性的"知恩图报"桥段,却因刘店长自曝15岁入职的细节引发新争议。
网友深度扒皮发现三大疑点:其一,现实场景中"一碗汤换一套房"的概率堪比中彩票;其二,按时间线推算刘店长入职时年仅15岁,涉嫌违反《劳动法》;其三,品牌方将个案包装成普遍现象的营销手法,被指消费公众善意。
这场被网友戏称为"灾难级公关"的营销事故,暴露出企业三大危机:过度依赖情感营销导致真实性存疑,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引发次生灾害,基础合规管理存在漏洞。当"童工疑云"与"家族营销"双重标签加身,品牌信誉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回归产品本质。与其耗费巨资打造"人设",不如将精力投入菜品研发与价格优化。当消费者开始用显微镜审视品牌时,任何矫饰的营销手段都可能成为压垮信誉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西贝官方尚未对争议事件作出正式回应,但社交媒体平台上#西贝公关翻车#、#贾国龙女儿演顾客#等话题持续发酵。这场由营销策略失误引发的品牌危机,正在演变为检验企业诚信与运营规范的全民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