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妻子瘫痪丈夫卖房失踪,宁坐牢不归!检察机关介入判遗弃罪

时间:2025-09-30 14:14:27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极目新闻

2025年,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化之年,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在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与省广电总台的共同推动下,《清风苑》杂志社与江苏城市频道携手打造了全国首档聚焦检察官履职抉择的全媒体法治专栏——《检察官的决定》。

检察官,作为国家公诉人、法律监督者,更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凝聚着法、理、情的深刻权衡,连接着社会秩序与百姓冷暖。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鲜活的案例,带您走进检察官的工作日常。

(一)一次不寻常的开庭

2025年3月6日,江苏省常州监狱内,一场特殊的离婚诉讼即将开庭。原告林静(化名)坐在轮椅上,由母亲推着,从南京远道而来。而两位检察官早已在会见室等候。离婚本是民事案件,为何检察官会亲自出庭?这名坐在轮椅上的瘦弱女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检察机关如此重视?一切,都要从四年前法院移送的一条线索说起……


检察官与坐在轮椅上的林静沟通

(二)一条线索,揭开数年隐痛

2021年4月,法院在审理一起刑事自诉案时,发现被告人下落不明。而案件背后,竟可能涉嫌遗弃犯罪。线索被移送到南京江北新区检察院,交到了检察官杨晴手中。

“原告瘫痪五年,丈夫不仅不闻不问,更卷走所有钱财,人财两空。”杨晴回忆道。


林静未瘫痪前旧照

林静,曾是一名导游,婚后第四年,她突然感到双腿无力,且症状日益严重。后经诊断,她患上了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疾病,最终发展成全身瘫痪,无法生活自理。那时,她才28岁。

“我每天坐在轮椅上,看着楼下的人……为什么我不可以?”林静的声音,带着绝望。更令人心寒的是,丈夫常某在她病重期间,哄骗她卖掉婚房,拿走一百多万房款后人间蒸发。走投无路的林静,向南京江北新区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控告常某遗弃。


林静全身瘫痪无法自理

由于林静无法提供常某的确切住址,公告送达、开庭审理等流程都无法实现。法院经审查后,决定将常某可能构成犯罪的线索,同时移送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然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杨晴和同事获知一条信息:公安机关接到线索展开初查后,仍未及时立案。于是,他们立即联系该案的具体侦办人员,要求对方说明不予立案的原因。


图为林静与丈夫的结婚照

七天后,警方立案,并对常某网上追逃。次年12月底,在外躲藏了近五年的常某被通缉到案。2024年3月,南京江北新区检察院以涉嫌遗弃罪,对常某提起公诉,法院最终判处常某有期徒刑十个月。

但,这就结束了吗?并没有。

(三)检察机关支持离婚起诉

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发现林静生活极度困难,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市、区两级检察院联合拨付6.5万元救助金,街道、残联、妇联、民政等多个部门也陆续加入帮扶。然而,林静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离婚。


案件讨论会现场

“丈夫宁可坐牢,也不愿履行责任。”林静说。

于是,检察机关再次行动,启动民事支持起诉,帮她整理证据、出庭支持。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监狱中的那场特殊庭审。

2025年3月6日下午5点,近三个小时的庭审终于结束,林静也等来了自己渴盼已久的结果。

“婚离掉了……谢谢。”林静轻声说。


家人为林静拍照

走出监狱,路边的白玉兰开得正盛。林静让母亲推她到花前,用手机拍下这个值得纪念的春天。

“看到她重新燃起希望,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杨晴说。

(四)检察官打出“组合拳”

本案中,检察机关不仅完成刑事追责,更启动了司法救助、民事支持起诉,多部门联动,打出一套有温度的“组合拳”。


检察官与林静合影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主任周绪平评价:“这不是就案办案,而是真正做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救助一方’,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是‘枫桥经验’在检察工作中的生动实践。”

一桩离婚案,四年检察情。


检察官上门看望林静

法律的温度,不在于冰冷的条文,而在于执法者为民的初心与担当。

正如电影《第二十条》中那句台词:“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而这一次,检察官的决定,改变了林静的下半生。从刑事到民事,从查案到救心,检察官一次次回访、一次次沟通,用责任与温度书写了“司法为民”的动人篇章。


图为两名女检察官

检察官,是法律的守护者,更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守望者!

来源:南京零距离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