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怀着极大的热情观看了北京女足与辽宁女足的这场焦点对决回放。比赛结束后,我内心充满了震撼与疑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这还是我之前熟悉的那支辽宁女足吗?
正如我上周六在微博上所写:“如果前面少了阿黛尔,中场少了王爱芳,后卫线少了叶彤,那么此辽宁队就是另外一支辽宁队。”当时看过我微博的球友应该都还记得这句话。而这场比赛,最大的疑问便是叶彤去哪儿了?在二十二人的比赛大名单里,竟然没有她的名字。要知道,在本赛季辽宁女足这轮争冠之战之前,队里仅有三个人保持全勤,一个是门将侯舒楣,一个是后腰范奕乔,另一个就是叶彤。
叶彤的缺阵,对辽宁女足的首发阵容站位产生了巨大影响。顶替她位置的是老将王新阳,原本的左边后卫孙文文和王新阳搭档组成双中卫,右边后卫是谢宗梅,左边后卫是慕淇月,王爱芳则打起了单后腰,之前与她搭档双后腰的范奕乔位置突前。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左边翼卫的位置上竟然派上了19岁的宋好,这也是她女超联赛的第一次出场。
辽宁女足磨合了一个赛季的阵容,在打了二十一场比赛都屡试不爽的情况下,却因为少了叶彤而不得不临时变阵。在关键时刻让球员站在自己不熟悉的位置上,这样的安排实在让人费解。如果想保守一些,不如直接踢541阵型,让北京女足放手来攻,正好可以打对手的身后;如果还想激进一些,不妨就延续之前熟悉的站位,用王新阳替换叶彤,其他人位置不变。我想,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冠军唾手可得的情况下,球员们心理上有些放松了。从这场大名单来看,实际上和两队首回合交手的名单相比,就差了一个叶彤,没想到却因她一人的缺席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
变阵的结果,让辽宁女足看家的本事——抢逼围战术消失了。我认为,单后腰和双后腰对辽宁女足的打法影响极大,中场的拦截能力明显弱了很多。在这场九十分钟的比赛里,辽宁女足几乎没有看到过一次有效的长传打身后球。中场失控的结果,就是攻防两端都不顺畅,而缺少压力的北京女足中场就此盘活了。
相比两队首回合比赛,北京女足也有一个最大的变化,那就是前腰位置上多了一个来自武汉女足的外援萨拉图。我认为她比受伤的穆科马还好使,不仅有破门能力,而且个人控球能力极强。这场比赛,她才是北京女足表现最好的球员。张琳艳第一个突破制造点球机会,就来自她的过顶长传;第二个进球又是她自己创造的角球;第三和第四个进球都跟她有关系。
对于踢惯了顺风球的辽宁女足来说,北京女足第一次让她们学习到了该如何在大赛中应对逆风球。这是一支青年军成为真正强队的必修课,只是这堂课开得不是时候。显然,主教练和球员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赛前的准备上都没有足够的预案。下半场辽宁女足的几次换人都毫无效果,其实这场比赛从六十分钟以后就没什么看头了。此后的辽宁女足不仅心态崩了,前中后三条线也乱了,既看不到有目的的进攻,也看不到有序的防守。后卫线上就剩下6号范奕乔、19号吴佳璇和5号慕淇月在防守了。在本场比赛北京女足的第四个进球之前,赵瑜洁那脚门前的花式传球就说明北京女足球员的心态那时已经放松到了极致。
最后,我想说说裁判。我认为对于这场比赛的裁判安排,足协已经做足了功课。主裁判戴弋戈是首位执法女超的中超裁判,两个助理裁判鲍梦晓和戴莹都是辽宁女足和北京女足首回合使用的裁判。为了公平竞赛,还特别增加了两个底线的附加助理裁判代冰月和孙盛宇,代冰月是双方首回合使用的主裁。所以,任何赛前赛后的阴谋论都是不成立的。如果我们都把精力放在比赛上而不是那些质疑上,相信中国足球会更好。这场比赛的遗憾就是,它是本赛季最关键的一场比赛,但绝对不是本赛季最好看的那场。
酷马西者野 了解不一样的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