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特朗普威胁下,塔利班为何紧急向中国求援?

时间:2025-10-01 04:08:52 来源:博览历史 作者:博览历史

当地时间9月20日,特朗普一句“归还巴格拉姆基地,否则糟糕的事情就会发生”,让塔利班瞬间绷紧神经。在阿富汗刚从战火中缓过气的背景下,美国前总统突然高调威胁动武,这座曾为美军战略要地的巴格拉姆基地,再次成为国际博弈的风暴眼。



塔利班“硬气”表态后紧急转向:中国成唯一依靠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塔利班防长叶尔孤白宣称“再打20年也无所谓”,国民军总参谋长亦表态“一寸土地都不会让”。但话音未落,阿富汗驻华大使卡里米便于9月24日火速访问中国外交部,表面感谢中方2亿元人民币地震援助,实则传递出更深层的合作信号。

俄罗斯《独立报》披露,塔利班防长可能访华,向中方说明应对美军回归的准备。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塔利班虽嘴上强硬,但实际行动已转向中国——在俄罗斯深陷俄乌冲突、伊朗自顾不暇、土耳其与巴基斯坦各有算盘的背景下,中国成为其唯一能信赖的大国邻居。



巴格拉姆基地:美国眼中的“亚洲制高点”

特朗普9月18日在与英国首相记者会上猛烈抨击拜登撤离巴格拉姆是“灾难”,并宣称若重掌白宫将“重新控制”该基地。他在社交媒体上直接点名塔利班:“归还基地,否则后果自负。”

这座基地的战略价值远超阿富汗本土:其距离中国西部仅700公里,B-52轰炸机1小时内可飞抵中俄边境;既能监视伊朗,也能切断中亚至中东的陆路通道,甚至从高空“遥控”中国西部核设施。特朗普所谓“重夺基地”,实为恢复美国在亚洲大陆的军事支点,争夺地缘政治主动权。



塔利班为何选择中国?现实考量下的唯一出路

塔利班深知巴格拉姆基地的敏感性,其防长与总参谋长的“硬气”表态更多是政治姿态。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他们迅速转向中国,原因有三:

  1. 地缘安全需求:俄罗斯忙于俄乌冲突,伊朗受制于内部问题,土耳其与巴基斯坦难以提供实质性支持,唯有中国能提供稳定的安全保障。
  2. 经济合作潜力:阿富汗拥有稀土、锂矿、铜矿等战略资源,但开发需大国技术支撑。中国在矿产领域的合作能力,对塔利班极具吸引力。
  3. 国际合法性诉求:美国动辄制裁、冻结资产,而中国坚持“阿人治阿”原则,支持塔利班组建包容性政府。若能获得中国斡旋,塔利班不仅可稳住国内局势,还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空间。



特朗普的“政治秀”:重返阿富汗风险远高于收益

特朗普此举并非单纯针对塔利班,而是服务于其政治目标:一方面将拜登“仓皇撤军”归咎为“全盘失败”,另一方面通过强硬姿态吸引美国国内保守派选民,为下一轮大选造势。然而,美国军方内部早已泼冷水:重返阿富汗需调集数万兵力、重建后勤补给线,且过去十年在该地区的惨痛教训让美军望而却步。

更现实的是,美国已深陷俄乌战场与中东局势,若再开一条战线,不仅财政吃紧,战略上也难以兼顾。前五角大楼官员直言,这种冒险“风险远高于收益”。特朗普的“重夺基地”言论,更多是政治表演而非可行计划。



中国的“稳局”之道: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国在此次风波中保持低调但坚定的立场:不支持美军重新介入阿富汗,反对外部势力以反恐为名搞“战略重启”。中国坚持“阿人治阿”原则,鼓励塔利班组建包容性政府,走稳定发展道路。

实际行动上,中国特使8月出席阿富汗区域合作会议,与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协调立场;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联合多国反对美军重返阿富汗。这些动作虽不轰动,却为塔利班提供了实质性政治支持。



结语:地缘博弈中的中国智慧

这场以“基地”为名的风波,本质是政治博弈而非领土争夺。特朗普的威胁虽声势浩大,但现实制约使其难以落地;塔利班虽嘴上强硬,却清醒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

中国未挥舞拳头,却以实际行动展现“稳局”力量。当大国纷纷将阿富汗视为猎场或棋子时,中国用对话与合作证明:真正的稳定,不靠武力威胁,而靠平等协商。塔利班的选择,正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案”的认可。



参考资料:
重返阿富汗?特朗普意外宣布:我们想重新控制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2025-09-19 环球网
意欲“收回”遭拒,特朗普为何盯上阿富汗巴格拉姆基地?
2025-09-22 环球网